河北省沧县中学王秀玲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即2011年10月27日,吾手捧一支康乃馨,一腔热血如电流般窜上心头,吾沙哑的嗓音对天疾呼:“娘——你在哪儿——”,白云回音,她已乘仙鹤远离我们了!又朝着故乡的地颤抖地喊道:“娘——娘——”,故乡的草儿回音,她早已离去。又对着故乡的河水喑:“娘——”,河水的支流回应,她早已离去!早已离去!我抖动着手捧着康乃馨安放在母亲的遗像上,叩首道:“娘!”,祝您安息!
娘!您为您的儿女吃尽了苦头,为您的儿女付出了牺牲,我们无法报答您的深恩,只好用此笔墨以纪念平凡的您吧。
1921年10月27日的一天,河北沧县高川乡的蒲洼村降生了一个美丽的婴儿,她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姐弟三个,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的身体素质生来就好。母亲8岁时,姥姥得过一场大病,从那时起,母亲就挑起家务活来 ,收拾屋子、蒸馒头和做菜全包了。整天家登着锅台刷锅洗碗,因为那时母亲必竟太小了。母亲从小就炼就了能吃苦爱劳的坚强意志。在母亲17岁时,就和我父亲结了婚,生下了大哥.二哥.三哥.姐姐和我。我父亲是一个事业型的人,整天在外忙于工作,从来不干家务活。 一个妇女忙里忙外,我的祖父母又早就去世了,也没有帮手照顾我们,可以想像的出来,母亲每走一步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母亲从来没叫过一个“难”字。母亲走起路来别人跑步才能跟上,母亲干起活来比别人都快。在地里拔草时,别人拔半筐母亲早已拔满筐。吃饭的时候,总把好点的饭菜让给父亲和我们吃。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们几个互敬互爱,从不打架,从不抢东西吃。母亲的好风格在村里也流传着。
记得同乡人说过,那是个勒紧腰带的年代,那时还没有我。母亲为维持生活千里迢迢背着小口袋枣子步行去天津换面子,到了天津小站,母亲为了给哥.姐们吃顿饱饭,挤着排着队给孩子们勉强买了四个窝头,准备带回家给孩子们吃。可是,就在这时,一个男同乡饿地弯着腰“唉吆---唉吆---”的叫个不停,母亲豪不犹豫的把一个窝头塞进同乡手里,男同乡伸出颤抖的手接过窝头道:“谢谢!”。母亲的肚子饿的“叽哩---咕喽---”地响个不停,但是,看到男同乡狼吞虎咽的吃的是那样的香甜时,心里暖乎乎的。母亲就这样饿着肚子走回了家,把剩下的三个窝头掰开给孩子们分了。母亲心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只想着他人。母亲常说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像人。”这就是母亲的座右铭。母亲是农村识过几个字的极普通的妇女,她所做的也是极平凡的事。但是余微深处可见其精神之所在。
记得在我孩提时,母亲从不限制我的活动,常领着我去野外踏青,边唱边欣赏着美丽风景,那段日子令我记忆犹新,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那时的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象母亲和我的心情。
时间象长江里的水奔流不息,母亲又送走了多少个日月星辰,父亲过早的去世了,对母亲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母亲有泪咽在肚里,从不向我们表露过,尽管生活非常困难,母亲却没有向困难低头,硬是把我们拉扯大了。这时候她已青丝变成白发。
母亲因为好劳动,不劳动就会害病。虽然她年岁已高,但是还是沾在地里,拔草除虫,从不说声“累”。直到有一天母亲得了胃病,才不得不放下锄头。我把母亲接到我这儿,母亲还是闲不住,母亲给我收拾屋子,缝被子,缝补衣服,缝补袜子等。记得有一次,母亲给我缝衣服时,不小心扎了一下手,血顺着针渗进衣服,透进女儿的心,溶入了对女儿的疼爱之情,我喊了一声“娘!”。母亲总怕我们累着,在她的心里惦记着这个,惦记着那个,惦记着邻居家有病的阿姨。
在母亲81岁时,突然有那么一天的夜里,天漆黑漆黑的,母亲大病一场离我而去了。她走的是那样的平静,前一分钟母亲还凝视着我说:“你快睡点觉,和你姐姐倒班睡。”而后就默默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这个家缺少了什么,我洗头时缺少了母亲的叮瞩声:“头不要让风吹着,出门戴上帽子”。饭后少了母亲给我刷碗,收拾屋子,缺少了母亲的缝缝补补,缺少了母亲的唠叨声,缺少了母亲和阿姨们的说笑声,缺少了……。但我从没有强烈地感觉到上帝的存在,感觉到母亲的灵魂离开了她的躯体,感觉到母亲依然在我家是活生生的一分子,这种感觉不知持续到多久。但我希望到了我80岁时,还保有这种和母亲在一起的亲情感,那该多奇妙啊!在那个年纪我还拥有一个善良、朴素,坚强的母亲。------
祝母亲安息!
2011.10.27
河北省沧县捷地镇(沧县中学)王秀玲
联系电话: 15030766090
邮政编码:061025
电子信箱:cxzxwangxiuling@163.com
qq:1345843480
-全文完-
▷ 进入王秀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