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美哉——勐腊东篱#

发表于-2004年10月27日 晚上11:36评论-3条

如果说,地处彩云之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引以为豪的绿色王国的话,那么,距州府景洪172公里的勐腊县就是这王冠上璀璨的绿宝石。

从景洪驱车往东南走,翻越基诺山,穿过勐仑,大约需5——6个小时就能到达勐腊县城。一路上绿色风光无限,映入眼帘的原始森林特别茂密和碧绿。进入勐腊地界,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才是热带雨林,这才称得上五光十色的美丽。导游小姐说勐腊的原始森林在版纳可数第一,身着傣族服装的妇女也算是版纳境内最美的。其实,导游所说的情况,在许多关于勐腊的书中已有过描述,人们称勐腊为西双版纳的“绿宝石”和“彩色角”。

“苍翳劲千里,高低千百层。”勐腊到处长满植物,泥土上长树,岩石上长树,树上还长着树。是蜚声中外的热带植物园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浅绿、嫩绿、深绿、墨绿……绿得多姿多彩,绿到无边无涯,像一幅幅泼墨重彩的油画铺展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其茫茫林海中,植物种类不计其数,奇花异草,名树名木千姿百态。导游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勐腊全县境内现在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96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生长着檀木、楠木、番龙眼、版纳青梅、董棕、箭毒木、龙脑香、缅茄、树蕨、鸡毛松和铁刀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羯布罗香(龙脑香料)、独子酸角、缅茄和野生大叶茶为勐腊特有种;望天树之高,大板根之大,苏铁之多为全国之最,龙脑香之名贵乃是举世闻名。

谈及名贵树种龙脑香,自然想起在哪些资料上有过记载,1963年,勐腊县人民政府从龙脑香林中精选两棵作厚礼送到北京,作为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材料。真没想到,今生能有机会来到生长名树的故乡,岂能与之失之交臂?过了南腊河,不远处就是生长龙脑香的傣寨——曼东。该寨距勐腊县城只有4公里,在寨子东边200米处有一片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龙脑香林。据介绍,这片龙脑香与我们在别处看的望天树属于同一科目,所不同的是,补蚌的望天树是原生(即野生)的,而这里的龙脑香林是200年以前, 由曼东的佛爷从东南亚引进种植的。

据史料记载,曼东本来是一个很旺的寨子,后来,因战乱,村庄被烧,寺庙旁边的数十株龙脑香也仅存十之一二。战乱平息后,返回的村民又重建家园,而由曼东村民世代精心培育,建国后又作为国家珍稀植物受到保护,当年所剩不多的龙脑香树,现已发展到1000多棵,成为我国独一无二、人工引种的龙脑香林。导游的介绍把我的思绪牵到曼东200年前的那场战乱,依稀看到村民在刀光剑影之后如何呵护老佛爷带来的树种,透过龙脑香树的成长,似乎可以触摸到曼东一段兴衰的历史。

走进龙脑香林,只见一棵棵一株株树干挺拨,在微风吹拂中,绿叶沙沙,树枝摇曳,树干所散发的油脂芬芳扑鼻而来,此刻,仿佛自己已进入一个天然氧吧,绿色芬芳的氧气正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一股油脂芬芳的味道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全身,认人快意沉浮,越然尘垢之外。而眼前高大挺拔的龙脑香,让我想到傣族人民把心中的神树送上北京,对党之情可见一斑,而今,当我亲眼目睹、亲手抚摸几十年前砍伐而留下至今仍完好不腐的两棵龙脑香树桩,在惊叹此树木质坚硬,任风吹雨打不变质的同时,更怀想边疆的傣家儿女与大会堂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啊,两棵树延伸了傣族人与祖国大家庭的感情内涵。环视四周,除了这两棵树桩,再找不到别的砍伐痕迹,足见傣族人民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和行为是令人尊重和效仿的了。

勐腊,确实是一个让人魂萦梦绕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傣家女太美了,让你乐而忘返。入城后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几人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城边的村寨“采风”,镜头中我们常能寻到气质如兰的傣家女。这些傣族妇女穿着紧身、无领、短袖上衣和花色筒裙,在热带雨林的映衬下飘逸潇洒,显得特别的清亮和秀美,成为傣族一道迷人的风景。一位当地的导游断言:“我们勐腊的傣族是版纳最漂亮的。”这位导游之说果然成立,想明末清初,李闯王大将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将士,曾经有数千人最后落籍勐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与当地傣族交错居住,进而与之结亲通婚,所谓“杂交优势”嘛,其后代自然比较美丽。又想到勐腊傣家女都穿傣装,而傣装更能雕出女性的纤纤玉身。转瞬间,有傣家女飘然而至,她面容清秀,身材苗条又不失丰满,一头披肩秀发如瀑布般垂下,发梢尚有水滴,紧身上衣被洇染了一大块,一看便知刚下河沐浴归来,俨然一朵出水芙蓉,清清爽爽,浑身上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几位外地游客穷追不舍,嘴里不断地赞美:“好美呀, 给我们照照相吧。”傣家女左躲右闪,口中喃喃道:“不要跟着,不要跟着,我老倌看见不得呢。”话虽如此,她还是走走停停,起初还有“斜抱瑟琶半遮面”般的羞态,你跟得紧了,她干脆落落大方地让你把镜头对准她,让你过足一把眼“瘾”。在傣家女举手投足间,我或多或少地感触到这个民族的韵味,体会到什么才叫原始的美、古朴的美、典雅的美。

美的女人常常孕育美的故事。就说人们熟知的泼水节吧,也是因美丽的女人演绎而来的。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恶魔叫捧玛拉点乍,他作恶多端,给人间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却有七个美丽善良的女儿。目睹父王的恶行,她们决心大义灭亲,为民除害。从此,七个姑娘常故意亲热地围在父王身边,千方百计地探听他的生死“秘诀”。一天,捧玛拉点乍在酒后,无意向她们泄露了这样的秘密:他不怕火烧、水淹、刀砍、箭射,只怕用自己头发做成的“弓赛宰”(心弦弓)。于是,一天晚上,七个姑娘把捧玛拉点乍灌得酩酊大醉,尔后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弓赛宰。当她们将弓对准恶魔的脖子时,他的头像南瓜一样滚落到地上。但是,这头颅在地上顷刻便成了一个“火球”,且到处乱滚,眼看着成片的庄稼、森林和一幢幢竹楼就要变成灰烬,大姐情急之中,一把将恶魔的头抱起,这时所有的火也就熄灭了。这样,为了不使百姓受害,姐妹们便把这个魔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每当轮换时,姐妹们便为替下来的人泼洒浇水,冲洗身上的污秽。后来,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舍已为人的姑娘,傣族人民就在每年的这一天相互泼水。

一段美丽的传说,给傣族的历史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许是因为这一传说,傣族人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濒水而居,把美丽的竹楼建在水边;饮食中有许多诸如鱼、青苔等水产品;老百姓每天要两次三番去江河里沐浴;赕佛要用不少的水;过年要以相互泼洒清水的方式来祝贺新年,祝福来年。每年傣历的大年初一是泼水日,那一天,有几条约定俗成的法则:喜欢谁泼谁;爱谁泼谁;想泼谁就泼谁;谁被泼得最湿最透最彻底,谁就最招人喜欢最惹人爱最有福气;人们见不得谁的衣服是干的,尤其见不得漂亮姑娘的衣服是干的。说到泼水,还有“文泼”“武泼”之分,用树叶醮泼或用口缸舀泼称为“文泼”,显得较斯文,到下午接近尾声时,泼水方式也由“文泼”变成了“武泼”,这时,脸盆、水桶、水枪则变成主要工具,有的还从窗口里直接伸出自来水管,一个劲儿狂泼、猛灌,叫你真切领教什么叫“倾盆大雨”,什么叫“落汤鸡”。傣族人爱水,崇尚水,其性格也柔情似水,因此,被称为“水的民族”。

有道是:“版纳无处不风流,勐腊无处不风光。”因为勐腊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马克思语),所以,其民族文化更多元、更传统,民族风情更浓郁、更斑斓,所到之处,一道道特殊的景观令你目不暇接——傣族少女像出水芙蓉,爱伲族姑娘似山花烂漫,瑶族妇女雍荣华贵,彝族女性落落大方……一切都具有原始而新奇、古朴而典雅、浑厚而神秘的韵味。有一幅对联这样精辟地描绘勐腊:绿宝石,彩色角,风情万种靓美人;龙脑香,花筒裙,景色无限醉边城。

哦,美哉——勐腊。

本文已被编辑[白水黑糖]于2004-10-28 11:23:07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白水黑糖]于2004-10-28 11:24:2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东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白水黑糖点评:

一篇好的游记,除了让读者以角色扮演型的方式,在文中如身临其境般漫游之外,更重要的是不经意间就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文化氛围和关于生活的哲理。作者两者兼顾,且以流畅的语言将我们带入文中。甚好。
稍觉可以进一步斟酌的是文章的第一段,这种突出勐腊(或者其他地点)的方式似已被用滥了,缺点新意。

文章评论共[3]个
白水黑糖-评论

文章的标题和作者没必要在主文中重复。下次发文时切记。at:2004年10月28日 上午11:36

muyangyike-评论

西双版纳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我喜欢那里真实且原始的风景,好美!谢谢你让我对她的面孔有个初步的认识!如同身临其境。真美的一篇游记!极为欣赏!!:))at:2004年10月28日 中午1:53

秋色寒烟翠-评论

再次从你的文章感受勐腊的自然风景,多年前曾经去过,遗憾的是没象留下随笔做纪念,下次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动笔写下美景和感受。at:2004年10月30日 上午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