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可解读为精气、元神,精明、神通,多指人的意识,是人思维活动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心理状态,涵概了人与自然作斗争过程中的整个思想观念,道出了人是一种复杂多变的高级动物,故有人把精神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表达一种寄托。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自古以来,精神都是续写民族激昂奋进的篇章。历史上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诞生的红船、长征、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精神,成为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的强大精神支撑,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迈着前进步伐,勇往直前。
“不服输的精神,使得整个人有一种自信、大气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坚定的毅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尤其要有一种激情,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干劲。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几个喇嘛在极其寒冷的地带脱去上衣,袒露上身打坐念经,准备在寒冷的夜风里度过一个不平静的夜晚。而安排在他们身旁的则是穿着大衣全副武装的几名观察员。可最终的结果是穿着大衣的观察员都忍受不了刺骨的寒冷,而几个做测试的喇嘛直到第二天仍然毫无异常,没有冻伤身体。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而这种力量,更多的是来源他们平常执著的传教态度。在他们看来,打坐和念经是他们的信仰,值得自己为之奋斗。
“精神力量极大无比,但缺乏斗志的人很容易被打垮”。
在当今社会的潮流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能动力。如果自己的精神被击垮的话,将丧失所有斗志。国外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名死刑犯人固定在手术台上,告诉他将被执行一种“放血死亡”的死刑。然后在他的胳膊上插入输血管,将输血管的另一端对准一个很大的容器,让他的血滴入容器。放血开始后,科学家将死刑犯人的脸蒙上,并用止血钳卡住了输血管,然后用自来水的水滴滴入了那个盛血的容器,使水滴的声音代替了血滴的声音。过了一段时间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那名死刑犯人真的死去了。这个实验,反映了人的精神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一旦精神崩溃,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自强不息就是精神的一种寄托”。
人生在世,除了要大力宣扬一种民族精神外,要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总结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精神,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自强不息的精神联系在一起。曾有一位老农在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的肝癌后,放弃了打针吃药的治疗,但每日仍坚持干农活,饮食起居与之前一样,结果他活过了一天又一天……竟然使医生说他“最多能活一年”的断言成为一个错误说法。后来这位老农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肝癌已经痊愈。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创造奇迹。假设这名老农在得知自己得了肝癌后,整日处在消沉和绝望之中,可能他的生命早已被病魔所吞噬。但是这位老农没有被死神和病魔所吓倒,而是顽强地与死神和病魔争时间,以其超常的精神力量击败病魔。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强大。
“精神在企业里,如同一种磁力,凝聚着广大员工奋发向上”。
随着时代的变化,精神在企业里也得到了运用。这种精神包括员工对市场、效益、质量,以及文明和道德意识,它通常以口号、内刊、制度、宣传片等形式形象,激发着员工朝积极的方向努力。
综合上述,人活着还是需要有精神。而这种精神,从不可能到可能,这完全是一种精神在支撑。只有精神不能使对手模仿,只有精神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只有精才不会被对手打垮。(文/唐长泉)
-全文完-
▷ 进入唐长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