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宣传部利用双休日,组织2004年度新闻研讨班的40名学员,赴黄山市对其世界级、国家级风景区进行“徽文化”采风,我有幸被邀,欣然前往,尽管时间紧、旅途辛苦。然而,想到此次采风所取得的巨大收获,所有疲劳随风而去,留下的是不尽的乐趣和无法忘却的回味。
10月23日清晨6点,在指定的区委大门口,我们按照事前的约定,准时到达,集中乘两辆专车,向黄山市驶去。
一路上,渡长江,绕东流,入皖赣交界境地,过祁门山区,沿休宁至屯溪公路、经过近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首个目的地黄山市屯溪区,在中国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皖派学术代表人物、四库全书编纂官戴震公园门前停车,稍做休息,就中餐。接着开始了我们紧张的采风活动。
第一站,我们采访屯溪老街,导游告诉我们,仅仅只有40分钟的采访时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采访机会,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的早日进入角色。导游话音一落,我们随即向老街涌去。
在入口处,一块古色古香金色的“老街”扁额,悬挂于白墙黑瓦紫色木雕结构的徽派建筑风格的门楼之上。仿佛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屯溪老街。兴奋的我们,纷纷拿起手中的各式相机、摄影机摄像留念。
进入老街,果然,名不虚传,且不说这里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民居,且不说这里民居内美仑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精心设计的门罩、天井、房梁、屏风、家具,只要你稍稍留心,就会发现这里确实是活动中的“清明上河图,”确实是徽文化的一个缩影。
你瞧,一间紧挨一间的店铺,经营的基本上都是徽文化象征性的物品——文房四宝,古董书画、像章、竹器工艺、特别是那些夸张式的、造型各异的巨型砚台、斗笔,令人观后,叹为观止,惊奇不已。
老街里,偶尔遇到几家经销当地土特产品的商店,店铺内的食品也还打着徽文化的旗帜,最典型的食品莫过于和我市墨子酥相同的食品徽子酥了,只不过类似芝麻样的食品,不一样的名称而已。老街内的食品文化,点缀其间,尤如人类徽文化历史河流上的几朵浪花。
在这条街道上,你不但可以尽情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州商帮、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还可以寻觅到宋、元、明、清以来的徽文化踪影,最典范的代表莫过于大量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古雕塑、古书籍、古文物了。
在老街的背后,就是源出我省率山的著名的新安江了。以新安为命名的歙县“新安碑园”,更是名人书法的集散地,这坐仿古典园林式的碑林,收藏陈列有宋、元、明、清名人书法碑刻二百多块。园内的碑廊,曲折蜿蜒长达200多米。花草相映,绿树成荫。各式各样的花墙、漏窗、门洞,相互通透,远眺近观,别有情趣。
由新安江产生的“新安”现象、“新安画派”、“新安晚报”等等,无不散发着“徽文化”的芳香,浓缩着徽文化的精神。徜详在这流动着的老街上,脚踏着青石板路,眼看着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心领神会着徽文化丰富的内涵,感悟着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在感叹,在赞赏的同时,为一方土地能养一方人,为这里的人民能够善于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让广大的群众得到实惠,同时,还用旅游经济收入,反哺了文物资源的保护,使古建筑物能够得到了维护。
“善吃祖宗饭,不断子孙粮。”黄山市人民在做大做强庞大的文化产业,使徽文化旅游成为与黄山风光相媲美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这种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路,应该说是我采风归来的首要收获。
我在写作时就想,我们这座同样具有8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我们这坐人杰地灵,人材辈出的城市,如果也能打好文化遗产这张牌,充分利用名人效益,黄梅戏效益,并由此衍生、造就一大批文化产业,应该说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好事呀!
我真切的希望我们这座山青水秀,有着“文化之乡”、“戏剧之乡”美誉的城市,能够享誉全国、世界。(之一)
2004年10月26日深夜
-全文完-
▷ 进入快乐一笑51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