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尼采
剑门若郎[弓长无尤]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扑朔迷离的文化人物,他就是杨朱!
有人说,杨朱是老子的学生,也有人说,老子是杨朱的学生,到底孰是孰非,恐怕已经很难还原历史的真相了,因为这老子和杨朱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令人水雾一头的人物!
关于杨朱,其人其说都是个千古难解的谜语,而剑门若郎将其命名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尼采”!那么请问,剑门若郎之所以如此命名的根据何在?
关于杨朱其人其说零星地出现在《列子》、《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说苑》等典籍中,并且这些“杨朱的身影”出入较大,甚至有人说,杨朱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被误解得最深的两个人!
的确,这两个人的学说似乎争锋相对,一个是“个人主义”,一个是“利他主义”,而且都成为孟子在世时代的“显学”,正如孟子曾经那牢骚满腹的所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一斑!
在孟子看来,杨朱的为我乃是无君,墨子的兼爱则是无父,无父无君即是禽兽!这就是孟子著名的“辟杨墨”事件,可谓儒家骂得最激烈厉害的话语!孟子还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引起后世学者不少歧义,不少人就此认为,杨朱学说高于墨子,还说杨朱学说和墨子学说都脱胎于儒家学说,前者“为我”乃着眼于“义”,后者“兼爱”乃着眼于“仁”,不过他们似乎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这样说来,杨朱和墨子都被儒家化了,成为了儒家的不入流者,或者说不肖子孙!还说孟子的观点是说“杨近墨远”,意思是杨朱更近于儒家,而孟子批判墨子思想远甚于批判杨朱思想!
其实,不少学者认为,杨朱思想更接近于道家,他的“贵生重己”也是老庄道家的重要内涵,不过庄子明确提出过反对杨墨,这就是庄子《胠箧》中的“钳杨、墨之口”!
由此可见,道家和儒家都是不欢迎甚至强烈拒斥杨墨的!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似乎有极端个人主义之嫌,墨子摩顶放踵必然使得生命难以承受那种完全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清苦生活,所以他们最终会逃入道家和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显学的杨朱和墨子学说为什么在后世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里面固然有统治阶级对杨朱个人主义与墨家利他主义的排斥,更有后世的误解以及杨墨思想本身的某种局限性!中国思想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文化形态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剑门若郎认为,中国儒家文化长期被统治者官方意识形态化了,造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权力道德化”或者“道德权力化”这一恶劣影响!如此,国人在肉身和精神意志上处于了持续的衰落状态,幸而有佛家和道家的补救,特别是道家思想的浑厚深远而又无佛家的决绝之弊,中华民族才最终屹立数千年不败!
这里我们似乎扯远了,该收笔来专门谈谈杨朱的问题了。杨朱何以在剑门若郎的视域中成为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尼采”了?
在某种意义上,杨朱乃中国道家别出一派,其思想亦接近于希腊犬儒学派,排除世俗价值,追求自己内心认定的善的价值!似西方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甚至杨朱的特立独行还被世人误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乃至连禽兽都不如的极端自私自利,岂不谬哉?
虽然我们前边提到不少典籍出现了杨朱的身影,但是杨朱其人其说始终是个谜,被沉冤了两千多年,今天,笔者要为其洗雪,还他一个清白之身!
大体上,学者们认为老子道家“无为”思想传为两大派,一是所谓稷下学派,贯通管老思想,由形上追求转至形下操作;一是杨朱、庄子,关注个体生命内在精神追求。
我们知道,道家“全身保真”、“长生久视”、“清静无为”、“淡泊宁静”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有人说,面对人世的“无间道”,杨朱主要是采取了最为消极的“避”的方式,这就是他为什么“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缘故了!而老子虽然也有“避”的隐士思想,但主要是采取“遵道”的思想,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因为道而存在变化的,无物可以脱离大道而存在,因此“遵道”则能长生久视!这是何等的智慧英明!而庄子则主张达到“忘我”乃至“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他所谓的“齐生死”,即与万事万物等量齐观,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的大同超越境界!庄子描述的境界类似于佛教的“涅槃”之境!
笔者认为,杨朱思想就好像老子思想的“不及”,庄子思想就好像老子思想的“太过”,结果他们两人都成了“太上老君”这个老子思想化身的不肖子弟!
欲要懂得老子的“大道”,请以庄子为向导且辅之以存在的召唤之声!因为庄子雄视百代地批评诸子百家,而独奉老聃为师,称其为博大真人,就连孔子也不得不奉之为“神龙”,司马迁亦称其看得深远!回想《庄子》一文,庄子曾苦苦思索人于“无间道”的人世间的处境,他觉得老子的无为、无用、不材还不足以全身远祸,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近似于油滑的中间道路:介于材与不材之间!浮游于物,不以物累!
其实庄子错误地理解了老子思想中的“无为”,甚至觉得自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岂不大谬哉?老子的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是“知其雄而守其雌”,也就是低调大气的意思。就好比我是一位拥有数百万雄师的君王,却始终遵循“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大道!又好比我是一位拥有一把绝世宝剑的绝世高手,但是却从不剑拔弩张!
在道家看来,人往往生活在善恶之间,全身者守中道,不可以多为恶,亦不可以多为善!全身就要制欲、适欲,就要早啬,早啬才能精不尽,如此才能长寿!这就是为什么杨朱“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道理所在!
杨朱是一个孤独的圣者,犹如西方的尼采,排除尘俗的一切非难,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保持自己的独立、自由和尊严!他们似乎都认为世人在昏睡中,可他们不愿昏睡!
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历史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来窥测一下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尼采的前世身影吧!看看他冷峻的表皮下到底又是藏着怎样的心肠?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杨朱的“歧路而泣”。这故事说的是杨朱一个同村人丢失了一只羊,结果他与不少村人帮着去寻找,可是找着找着出现了一条岔路,走进一条岔路不久又出现了一条岔路,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他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大概是联想到人生多歧路,竟然十分沉郁伤感起来,继而不禁失声痛哭起来,简直像个小孩子!由此看来,杨朱这个被迷雾了数千年的思想家倒是个很有些诗人化的柔弱多情的心肠!
接下来看看关于杨朱的“白衣黑犬”。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衣出门,由于下雨了,他回来时就换着了一套黑色衣服,结果他家的看门狗竟然老眼昏花没认出他来便猛扑了上去狂吠狂咬,杨布于是就狠命动手打起了那畜生。这时,杨朱却劝阻他弟弟不要打它,杨朱说,“你想想,要是你的这只狗出门时一身白色,而回来的时候却是一身黑色了,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于是他弟弟杨布也就豁然开朗,放了那只狗!这则故事让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来杨朱竟然有这样一颗悲天悯人、息事宁人、宽厚待物的心肠!这些看来,杨朱竟是一个多愁善感,情趣可爱的诗人了!
我们再看看关于杨朱的“一毛不拔”。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墨子的高足禽滑厘遇见杨朱,于是问他,“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毛而利于天下人,你愿意吗?”有个版本说的是杨朱费应,也就是没有应答他,大概是觉得这问题不值一答;也有版本说杨朱回答说,“天下的事情不是一根汗毛就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问,“假如能解决的话,你愿意吗?”杨朱这次大概真的觉得这问题问的又傻又痴,于是就默不作声,不再理睬禽滑厘了!据说禽子出来以后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听了笑道,“哎!你没有明白我老师的意思呀!让我来告诉你吧!如果有人说他给你一万金而只是稍稍侵害你的肌肤你愿意吗?”禽子回答说愿意。孟孙阳又说,“那么,他说如果你答应了他砍断你的一只手臂可以得到一个国家呢?”此时禽子呆呆地站在那里默不作声,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孟孙阳接着说,“你的一根汗毛不及你的肌肤,你的肌肤又不及你的手臂,这不是明白的吗?然而,积你的汗毛而成肌肤,积你的肌肤而成手臂,一根汗毛不正是你整个身体的万分之一吗?为何要轻视它呢?”结果弄的禽滑厘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当然,杨朱的弟子也未必就完全理解了老师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杨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肯屈服于流俗偏见!
相比于墨家,似乎杨朱总是处于道德弱势。墨家摩顶放踵救弱扶困,动辄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毫不吝惜个人财产和生命,赢得了好一片欢呼雀跃的道德喝彩声!但是完全利他的思想非圣人恐怕没几个人做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谁愿意活着就是受苦受累只是为他人活着呢?这是符合天道自然人性的吗?别说道家不能苟同,就连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也不能赞同,这就难怪为何孟子特别的反感墨家,认为其兼爱便是无父了!
客观地说,墨家的言行举止是高尚动人的,只可惜损己利人太苦太累,也抵痛了儒家的道貌岸然,儒家的道德往往成为其攫取功名利禄的工具罢了!试想想,站在豺狼的立场上对着羊羔们大讲仁义道德,高呼口号,岂不是滑稽荒谬吗?难怪庄子老是打趣辱骂痛批孔子之徒了!杨朱也看到了儒家和墨家的问题,利他主义和损人利己都是两个极端,于是他选择了道家的“中道”,也就是合理的利己主义,为我而不侵物!他设想的是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而不侵犯别人丝毫的话,岂不是“天下大同”了吗?
由此看来,杨朱的“一毛不拔”不但不是彻底的自私自利,反倒是独立、自由而高尚的宣言!在《韩非子》中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而在《孟子》中就变成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个差别就大了!前者反倒看出杨朱轻物重生的卓绝品格,而后者则似乎揭示出他自私自利的卑劣嘴脸!大同乎?高贵乎?自私乎?自利乎?真是众声喧哗,令人不禁啼笑皆非!人们往往都是因自我而缺乏耐心就断章取义地批判他人而宣言自我道德!看来,一个独立、自由而尊严的知识精英大概只能忠实于自己的灵魂了!
杨朱大概真的是因为“一毛不拔”的一句话而流传后世了吧!不少人如孟子道德式的高呼着要让他遗臭万年,只有很少的人理解和肯定甚至崇拜杨朱的个性与苦心孤诣!杨朱本是思想界的巨擘,可是他却默默无闻地承受了两千年多年的咒骂与迷误!因此,这就是剑门若郎何以要让杨朱昭雪于后世,将他与世界级的大哲学家尼采相提并论的道理了!
回顾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杨朱的“一毛不拔”,列子的“御风而行”,庄子的“逍遥自在”,无不充满了人生个性与自由以及天道自然的光辉人性!
“存在与意义”,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但是道家的智慧让我们看到了某种真正切近人生意义的问题,直逼人性最深刻的存在与深渊,如何获得人生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特别是那种作为脆弱人生意义上的归宿呢?显然,存在不只是高呼道德口号就“意义”的!
道家的洁净其身,保持肉身与灵魂的淳朴洁净;儒家所谓的上下尊卑君臣大义;墨家摩顶放踵式的苦己利人。到底谁才是真正接近了天道自然人性呢?听存在的声音!
杨朱的“一毛不拔”是讲给那些真正苦心孤诣的精英们听的吧!这里面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孤独,也充满了大智慧!但是你得保证完全理解杨朱所说的时代背景及其全部内涵,而不是像孟子那样道德式的断章取义!
我们前面说了,杨朱几乎是因为《孟子》而臭的!在《列子》中则是忧喜参半,因为列子看到了杨朱的道家内涵及其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但是却又给他有意无意地罗织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纵欲色彩!这是后话。
杨朱本来的话大概是“损一毫而为天下,不为也;悉天下而奉一身,不取也!”这句话完整的理解是:我不愿意为了天下的好处而损害我的一根汗毛;然而,如果把全天下的好处都拿来奉养我一人,我也还是不会去接受的!
如此来看,杨朱直可谓春秋战国时期的尼采了!他既不愿意“损己利人”,也不愿意“损人利己”!他追求的是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和尊严,追求的是真我的本性,追求的是道家的无为、清静、自然!我们可以将之看成某种积极的个人主义或者自由主义,不取不舍,则天下也就大治了!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嘛!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老子的天道自然(清静无为),佛家的六根清净(涅槃成佛),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永恒理念),耶稣的原罪救赎(天堂地狱),儒家的仁义道德(君臣大义),墨家的苦己利人(摩顶放踵),杨朱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康德的绝对命令,尼采的权力意志,等等,这些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思想奇葩!
在《列子》一书中,除了杨朱的道家身影,似乎杨朱又有道德狂人以及纵欲的色彩!诚然,《列子》一书本来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列子记述,杨朱曾贬斥尧舜的道德而死,实则是苦己而图虚名,甚至他觉得桀纣的淫乐而死,至少生得欢愉,也似乎强过了图虚名痛苦而生的尧舜!这的确是胆大包天的“乐生逸身”的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然而,似乎这种记述却是疑虑重重的,它不过是某类情思借助了杨朱的口来作宣泄罢了!
杨朱在《列子》一书中似乎穿透了“名利”、“名实”与“生死”,发出了“公身公物、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某种人生感慨!杨朱觉得那些因为功名利禄而苦累的人生甚至不如野人!他大概是针对儒家的道德虚伪而发出的感慨吧!这与庄子似乎同风!
其实,道家在老子手里是道德浑厚的,在庄子手里是逍遥自在的,在杨朱手里是特立独行的,在政治家手里是“以正治国”的,在兵家的手里是“以奇用兵”的,在圣人的手里是天道自然的!诚然,大哉,老子,万事万物无不源于道而又回归于道!
关于杨朱身影的种种记述我们暂且放下,其实杨朱流传后世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一毛不拔”,不过,这个“一毛不拔”却是被人误解了、肢解了的“一毛不拔”!
杨朱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针对早于他而扬名于世的儒家与墨家,这种道德主义的人生哲学,杨朱个性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念或者治世理想,综合起来,作为他思想的代表性宣言大致差不多就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悉天下奉一身而不取也!”这简直就是作为世界级的哲学家尼采的前世宣言,特立独行,卓绝千古,然而杨朱是在早于尼采两千多年的中华大地上孤独地宣言的,并且孤独了两千多年,这种孤独主要是基于国人狭隘的道德人生教化之惯性,尤其是孔孟和墨家的道德优越感!
存在怎么会首先是道德的呢?道德权力化、权力道德化已经不道德了数千年了!显然,存在远远不是道德的!道德很多时候是不道德的!存在即是存在,生命即是生命,存在是生命的家园,存在也是非生命的家园,存在因为道而德,而不是卑微的人类道德偏见早已扭曲了的那条道路:先自我中心化地德而后道!虚伪的权欲教化!
杨朱和尼采的特立独行正是某种拨乱反正式的艰苦卓绝的人生追求,他们要扭转人世情欲、权欲颠倒错乱了的存在价值,重新把生命的自由意志、存在之爱引导到老子大道的道路上去,在大道那里,万事万物都产生于大道而又回归于大道!
让被压抑了数千年的肉身、生命的自由意志说话,人类必须真诚地面对存在,才能真正回归到大道里去,进入大道然后又复出于大道,如此存在、人类才能免于悲情的道德偏见及其万劫不复,才能真正实现存在及其生命的正义,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杨朱和尼采可谓是道祖老聃的优秀学生,不过这是卓绝思想的某种千古召唤,而非傲慢与偏见罗织的狭隘学术门派之争!
杨朱高扬了生命的独立、自由和尊严,尼采激烈地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贵和优秀!这两个人是老聃大道运转中两个天才的“魔鬼”,只有历史性的召唤才能意识到那种存在及其意义,因为,存在、人类,因为道德的偏见和情欲的争斗远离了大道!
历史不曾偏爱!但是存在始终不断地发出了那种源自大道深处的声音:回来吧!
你听!佛祖、上帝以及象帝之先的道悠远地发出了那种不绝如缕地声音:回来吧!
-全文完-
▷ 进入剑门若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