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单位故障停电,干不了什么。食堂吃罢饭,也不愿意走上十二楼的办公室,就去附近的八一公园溜溜弯。公园虽离单位不远,平时基本没进去过,记得还是女儿小的时候,经常带她去,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因为不是休息日,公园里的人不多,在健身器材旁,空旷的草地上,花圃边的凉椅上,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或随心所欲的做着各种健身活动,或天南地北的聊着天,或什么都不做,尽情地享受着这秋日的阳光。偶尔也能看见年轻恋人在花前漫步,那青春热烈的气息,荡漾开去。尽管公园周边的街道上是车水马龙,然而这里依然我行我素,呈现的是闹市里静逸。
毫无目的地信马由僵,徜徉于鲜花翠绿之间,渐有些神清气爽起来,如此所在,少有涉足,真是有违了。内急寻一方便之处,按照导游图的示意,来到一个仿古的建筑前面,在那飞檐之下,门眉之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八个字,很是醒目,徒添几分高雅之韵。只是此等看似古韵高雅之所,却作为人们出恭的所在,让人感觉有些与心不忍,看来城市品味真是提高了,也就将就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表达了诸葛亮对高尚德操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应该出自于此。
看淡现实的物欲是很难的,名利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名利不仅能够带来物质享受,还能带来功成名就后极大心灵慰籍。千百年来,对名利的追求,或孜孜不倦,或不择手段,或欣喜若狂,或心灰意冷,可谓千姿百态。而能够达到淡泊与宁静的,总是廖廖无几,因为名利的诱惑的确太大。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科长喜欢书法,颇有几分造诣,送了我一副字,就是宁静致远,我看字写得可以,于是放于办公桌玻璃台板下,是大加赞赏,科长也是满心欢喜。当时对文字内容没有太深感受,充其量就是附庸风雅而已。经过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体验了许多的生命悲喜,再来品味它,又是另一样的韵味,读出了其中许多的生命感悟。
人生是充满追求和希望的生命历程,然而大多的过程将归于庸常,追求的心受尽煎熬。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曾经有过奋斗和努力,然而一直以来,总是平平淡淡。人生的历程,就象小溪里流荡的水,没有大海般波澜壮阔,平静得让人窒息。凭心而论,我是多么渴望人生色彩缤纷,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去甚远,世俗的纷烦,时常烤打着疲惫的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时常作如是的思考。研其根源,是自己不愿用本真去与物欲作个交换。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或许也只有再走到现在的生活。今生注定与精彩无缘,那只有坦然面对与接受,虽然有些无奈,却应该是自己选择的生活。
古希腊有一则“潘多拉魔盒”的经典神话,潘多拉是宙斯报复人类创造出来的,并把潘多拉的7个儿子封印于盒内,就叫“潘多拉之盒”,潘多拉对此非常愤怒,于是便偷偷的把盒子打开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哪知道一打看,他的前六个儿子便飞了出去,他们的名字叫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从此人间多灾多难,但是潘多拉的第七个儿子叫希望。有了希望人们就可以克服一切苦难。
相爱之人海角天涯,致亲之人生离死别,最痛的莫过于,朋友的出卖,爱情的背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这样的文字我最不愿触碰,那是怎样的一个痛苦体验。然而这是生命中固有的,不是我们不喜欢,它就不停止上演。庸常里有着许多的情非得已,时常考验着我们是生命韧性。
我曾经的辉煌时期,有个部下,在业务上给过他很多教导,当时他也尊我为老师,后来他调入市局,更是进步神速,现在已是我们市局的领导。虽然对他有过帮助,但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去走走他的路子,办个什么事。他时常来我们分局检查工作,看到我象不曾相识一样,我当时的心情的确有些不爽。但细想一下,这很正常,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工作二十多年,整天平淡地工作,却因为人真诚,处事问心无愧,颇受人尊重,这也是最感欣慰的。
一直以来,我比较爱好文字,以前忙于俗务,没有闲遐顾及,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重拾久违的文字,时常写些散文发在文学网站,并结识了许多文友,寻找到了文字之中的那份乐趣。整天陶醉于文字,渐渐看淡了世间的名利,遭致许多的人不理解,现实的无奈,生存需要物质支撑,纠结于进退之间,终究难以割舍那份对文字的酷爱,因它已根植于心,沁入于灵魂。工作虽忙忙碌碌,于散碎闲余时光,总还会写些心情的文字,它可以寄托我情思,能够追寻心灵的平静。
淡泊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而以宁静的心态去感受生活,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能享受那份平淡之中的永恒安详。
-全文完-
▷ 进入亦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