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关爱贫困地区的孩子,现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凡涉足此类的作品无不名利双收。文学作品如此。影视作品亦如此。
下面我们单说影视作品。
前苏联的电影《乡村女教师》,虽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每每提及,都倍受鼓舞。然而今天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内容同样也是这一主题,却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观后,你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原来还能这样来写。
这部影片的名字叫《乡村男教师》。和前苏联的《乡村女教师》仅一字之差。我当时看后只是一嗤。为何?大有拾人牙慧之嫌。有心想关掉,却又一想,闲着也是闲着,看吧,于是就看了下去。开篇也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也只是枯燥的开会。会议快结束时,校长才说,学校有一支教名额,时间一年,本着自愿的原则,看谁愿意去?结果,全场摇头。或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校长只是无奈地摇头,却并未发脾气。
这一场景,对较我们的作品,却是个颠覆。或叫本质上的区别。想想也是,谁愿意去艰苦的地方?
接着,校长又说,去的人,回来就可以升职。全场为之一动,却又马上一直摇头。校长却仍未发脾气。仍然只是无奈地摇一摇头。这件事情好象也就放下来了。校长也只是愁苦在心头。
如果这种机会搁在我们这里,还不抢的打架?也不知会出现几多催人泪下的场景和几多豪言壮语。但别人却没有。拒绝。还是拒绝。除了指责别人思想觉悟不高以外,还能说什么?扪心自问:这不正好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吗?谁愿意去吃苦?谁愿意往苦地方跑?这才叫真实!
场景依然平淡。只是在会议临近尾声的时候,才出现一丝生机。一位老师溜进来了。很显然,迟到了。校长刚喊出这位老师的名字:金奉斗。就涌进来一群彪形大汉,一看就知是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刚问了一句:“谁是校长?”却一眼看到了坐在末位的金奉斗,不由分说,上去就开打。会场顿时一片混乱。几经劝解,才告平息。校长这才大发雷霆。当然,仅指惹祸的金老师。本应辞退,却又一眼瞄到了那份公函,校长这才好言相劝。校长说,你先到乡下避一段时间,等风平浪静了再回来。事情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校长的任务完成了,下去的老师照理应该感激涕零了。但事实上并未完结。金老师却大骂校长忘恩负义。指责校长不该把他调到穷地方报复他。喋喋不休,还理直气壮。校长却并不理论,还显出一脸的歉疚。待金老师的絮叨完了,校长才强硬地说,你知道我刚一刻为你费了多大的劲?顶多一年,好不好?金老师却仍在争取。最后,金老师才无奈地说,到时可别反悔啊?校长如释重负地庄重地点了下头。这件事情总算圆满解决了。
这哪象在分派工作,简直就象游戏。
而金老师下去以后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金老师去了,却并不敬业。表现在:1.老往城里跑。2.上课老要学生自习。影片中充斥了类似的场景。但最终,却又在村民的赞扬声中结尾。而这样的结尾又是怎么成立的呢?请看这样几组画面:1.教会一个老人识字;2.让学生喝上了免费牛奶;3.巧妙平息村民间的纠纷;4.接济困难学生;5.鼓励学生走出去;6.父亲的渴求,促使他开始对知识的追求;7.学生的祭拜,坚定了教下去的决心。
这些场景都是在不经意中一闪而过,但就是这一闪而过的场景,却撑起了这部影片的不同凡响来。同时,一个活生生的老师形象也树立起来了。而这鲜活的细节却比我们那些空洞的说教不知要感人多少倍。
看完,我照样唏嘘不已。照样感慨不已:同样的题材竟然还能这样来写。
-全文完-
▷ 进入沙湖奎星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