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了闻歌者悟,这一篇似乎要写写闻歌者感了。
闻歌,本来是件很惬意的事,但经我这么一折腾,反倒变得并不轻松了。
音乐,看似与我们朝夕相处,跟老朋友样。但真要去亲近它,却又感觉陌生万分。而进入音乐殿堂的阶梯无疑是识谱。识谱,我不会。所以,我也就失去了进入音乐殿堂的阶梯。也就只能在音乐殿堂的门外徘徊。少时,从事过文艺宣传,也曾读过几本有关简谱的书,却也只是走马观花,真正能弄懂并牢记的也只是知晓阿拉伯数字“1234567”在音乐里却再也不能称为数字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多来米发梳拉西”。其它,也就不知所云了。后来,即便会哼哼几句,却也是别人教的。尽管如此,我却会听。再抬高些,就是我会欣赏。然而,欣赏也是有雅俗之分的。所谓雅,就是既会欣赏,又能从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评论。所谓俗,就是只会欣赏,却不会评论。更别说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评论了。而我,也只能归之于后者了。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那么,闻歌又有哪些感受呢?
感受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嗓音也可与时俱进。
以往,一个人要想去唱歌,首先要有副好嗓子。象老一辈的歌唱家,如吴雁泽、李双江、蒋大为、李谷一、朱逢博、郭兰英等等,都是这样。后来,出了个刘欢。刘欢的嗓子也符合传统的标准。而刘欢的走红,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但就是这个刘欢,却在后期作出了个颠覆性的举动:吸烟喝酒。且烟瘾大酒量大。而再去听刘欢的歌,感觉仍是魅力十足。同时,还添了一层难言的美妙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特例。之后的毛阿敏也仿效刘欢的做法,也去吸烟。嗓子因之沙哑。而沙哑的嗓音更给人以成熟感沧桑感。这不能不说是又一特例。尽管有这个那个特例,但歌坛上却并不推崇。也不提倡。但潘多拉盒一经打开,就再也关不拢了。现今的歌坛却已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嗓音了。象谢霆锋的直嗓,周杰伦的含糊,却也能引来为之疯狂的人。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好什么口味的人都有。
感受二:歌曲也有地域之分地理之分民族之分。
象刀郎的歌,就只能说在新疆一带了;象韩红的歌,就只能说在西藏一带了;象腾格尔的歌,就只能说在内蒙古一带了;象谢军的歌,就只能说在江南水乡一带了;象《月光下的凤尾竹》,就只能说在云南一带了;象李琼的歌,就只能说在宜昌土家族一带了;象阿宝的歌,就只能说在陕西一带了。其它,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人的歌,归属于哪一带,并没有标明。但只要你一听,就马上可以联想到某某地方才有的风格了。而这,是需要欣赏者有丰裕的地理知识的。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感受三:混听 点听相结合
所谓混听,就是不知歌名,不知演唱者,混合着去听。所谓点听,就是既知道歌名,又知道演唱者。而这两种说法,是我的新造。我刚开始听歌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混听。而就是这种混听,才聊发我动笔写作这两篇拙文的。混听可让听者的思维有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也能更好地发挥听者的想象力。那么点听呢,就多少有所束缚了。
我虽一再发牢骚,说,这样做是识文人的悲哀。但正因了这点悲哀,才透出了识文人的与众不同来。
-全文完-
▷ 进入沙湖奎星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