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诺奖再次与中国失之交臂,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国人日益膨胀的自豪感。例如你可以为天宫一号的升天自豪,你可以为袁隆平的两千斤水稻自豪。天宫上的事情本来就接近于神,以至于等到人民日报头版都《向袁隆平致敬》的时候,院士也快成神了。如果说一段时间杨利伟身上有些神的光环的话,那么可以说现在袁隆平的衣服上也冒着不少神气。
关于天宫一号知道的很少,唯一确定的是发射时间选在十一前夕,且终于圆满成功,这绝对是为国庆献上的一份厚礼。而且你还可以期望它不会像以前那么多别的厚礼那样让人尴尬。
这样尴尬的例子眼前就有一份,那就是“酒缸号”下水。据说其设施装潢达五星级标准,原本预计10月10日首航的,而最后选在了9月29日下水,其中显然也有向国庆献礼的成分。只是由于“存在技术失误”才造成了偶然的倾覆。对此,不管官员如何解释,这1768万的豪华旅船学了一次泰坦尼克,总不能像对一颗婚礼上不响的礼炮那样随手就扔掉。
因为是献礼,就不能要求太苛刻,不管是送钱还是送物,是送一辆轿车还是献一口铁锅。对这些礼物,哪些喜欢哪些没用,一般不好挑剔。正如天宫上天和改善教育医疗不能相提并论一样。因为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伟大的公仆们总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在下一盘很大的大棋,这其中的玄机岂能让渺小的主人所洞察?
作为百姓,还是关心衣食住行吧。与之就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突破1000公斤大关了,这自然也是献给国庆的大礼。并由此带来了一阵水稻热一点也不亚于飞天。
要说对杂交水稻的了解,同样孤陋寡闻。其实这种状况,并非是说呆子谦虚,因为到现在为止,世界也没有确信转基因的好坏,正如中国至今没找到一个明确鉴定地沟油的检验方法。这么看,也就是说,除非你有享用特供的特权,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转基因被地沟油。
如果说这也是常识的话,很想在这九百六十万的赞歌声里,对院士有那么点小小的疑问,弱弱的问一声呆话。例如:院士的水稻都做什么用了?多少人品尝过?品质如何?口感好坏?在院士研究产量提高的同时,是否也关注质量了?这样高产的水稻,对地质条件有什么要求?是否可持续种植?是否需要更多的化肥?国外同行们研究过这些吗?还是他们更重视质量而不是单纯追究高产?
对所有这些疑问,到目前还只是疑问。因为我们普通人无缘目睹,只能想象,那么高的产量,是每粒稻子更加硕大,还是每株稻穗更多颗粒,抑或是植株更密?如果不用肥料,没有虫害、正常供水,只因增加了对太阳能的吸收,就创造出稻穗满垄、密不透风、颗粒饱满、株株丰硕的亩产1000公斤的壮观场景,实在是太惊奇了。而且惊奇之后,面对如此丰收,百姓绝对个个喜笑颜开盆满钵溢,院士完全是无私奉献惠泽苍生,而“隆平高科”、“亚华种业”等则只是远远的隔岸观火不为所动,那简直就是天堂圣境了。
天堂或许真有,但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时间才是最好的试金石。钱大师曾以科学的态度坚决支持了亩产万斤两的伟大指示,只是在大师有生之年并未实现,因此才有了难住总理的“大师之问”。但愿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不只是为了完成钱学森院士的遗志。毕竟钱院士以科学名义研究的卫星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
人民的大救星早就走下了神坛。大公无私的雷锋已经死去太长时间,没一点低级趣味的白求恩也吃上了人间烟火。牛顿被爱因斯坦推翻了,爱因斯坦的被推翻一样指日可待。普京或者曾是俄罗斯的伟大领袖,然而如果他真的这样永远总理总统的轮回下去,或许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成为下一次人民革命的对象。
中国最缺乏的是公民的质疑。所谓自由,就是在万众一心的时刻允许万分之一的心不那么合拍。所谓民主,就是在同声歌唱的时候允许主旋律里有那么一点杂音。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谁都不会永远正确!只要你没下跪,就没有谁是神!
于木鱼宅
2011-10-13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