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老李
校友老李名叫李建中,我和他的熟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旅途偶遇。
那时他在榆林师专当教师,家在神木农村。那天他从家里起身乘班车返校,车行至中途麻黄梁,因雨后道路泥泞(那时县际公路普遍为黄土路),麻黄梁道班出于保护路面的考虑将班车用栏杆栏阻。班车上的40余乘客必须半路住宿过夜等待,第二天还要视天气情况才能继续前行。车上的人都很急,老李更急,他如果今天不能赶到学校,就要耽误第二天给学生上课了。
这时候,在乡上中学当教师的我正在路边转悠,忽然看见在堵车乘客中有一位好似校友的老李,就上前打招呼。老李想不到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会遇上一个认识他的人,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显得有点矜持,经我主动自我介绍后他才恍然大悟。
我和老李都是榆林师专80届学生,我在数学系,他在中文系,互不往来,但他进校读书时已有30多岁,是学校最大年龄学生之一,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很深。
在堵停的车辆中,有一辆榆林地区一个机关的小轿车返回获准放行。我乘机向一个我很熟悉的道班执勤人员老纪提出帮忙——让老李搭这辆小轿车返回学校。
半个月后,我在乡中学突然收到老李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在我来说微不足道,但老李却说我帮了他个大忙。
再见到老李,已是十几年以后跨世纪的事儿了,我俩都因工作的频繁调动与人生旅途的栖息往复回到了同一市区,交往才密切起来。
这几年,我暂时撇开了数学,开始了文学创作。我的长篇小说《三尺讲台》出版后,送了他一本。他夸我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能写长篇小说,很了不起。他还鼓励我继续写,写出好作品来。但更多的是煞费苦心地用他那敏锐的眼光寻找了我的作品中的短处。他的话语中虽然没有一点儿讥笑我作践我的意思,却是让我脸上挂不住,有过尴尬。但我总是当时不服背过服,口上不服心里服。因为他的意见中肯又有深度,能击中要害,即便言辞尖刻,也极富建设性。因为这样,他赢得了我的敬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认作他水平高,也后悔当初长篇小说《三尺讲台》写成后没让他过一下目。好在我又有一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刚刚完成,就求他给看看。其实,就像我对他说的,让他“砸一砸”,砸过了我再改。果然,他提出了许多切中文弊的修改意见,同时谈了一些相关的文学创作理论,使我很受启发。虽然这篇新作品至今还在修改中,但可以说,作品里边已经有了他的心血。
尔后的日子,我和老李也算是以文成友, 却是君子之交谈如水的那般,没有沉沦为利欲之交往,当然也就没有了太随便的走动。好久不见了,他或我便打个电话问候对方,问候过后就谈谈文学,多是他讲我听,我很用心听,想听他是怎么说的。一旦在他家里或在我家里见了面,我们聊起来便滔滔不绝,有时候聊着就不由得超出了文学范畴。常常是,海阔天空聊上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聊作文涂鸦,也聊世道人情,聊社会时事,也聊家长里短。我长于社会经验,他长于时政批评。两人时而彼此默默恭听,时而唇枪舌剑争论……聊到饭时,一定会互品对方的厨艺,而老李则常常是亲自操刀的。
老李常对我说,他是一个失败的人,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他还真的在1998年撰写了一本自传>,我看过他的打印稿)。退休后,享受双孙绕膝的天沦之余,他也还在笔耕不辍,不过涂鸦了五六本作文都因种种原因而沉睡箱底。近期他更鼓捣了一本政论——《中国闯大关》。老李在前言中大言不惭地宣称要“撼动中国政改的僵局”,遗憾的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签了合同在付印前又被叫停。但他并不气馁,还在修改,又联系出版。我看过他这本书的原稿,的确感到空谷足音。
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渐渐地感到,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不断的学习、阅读和写作的精神,让我这个爱学习爱读书爱写作的人都感到吃惊。
我和一些朋友私下里谈过,同样是我的校友,其他人为什么不像老李,他们表面上阿谀奉承我,而有的人背过我却是讥笑我做践我?的确,我的长篇小说《三尺讲台》出版后,虽然有许多人也谈了自己的观点,但没几个人能像老李一样,用心仔细,对作品的总体把握和敏感度是那么地对我有所启迪。他还鼓励我,要将这部作品进行缩水修改,会成为一部很是完美的作品,也许会登上大雅之堂。但由于我忙于新作,老李的这一美好建议我暂时搁浅而没有践行。
时下许多退休人员不是在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麻将,就是在广场搞健身运动,也有些老文人因种种原因搁笔不写,而老李,典型的年老了不显老的形象,老成严肃,依然在那里坚挺着,且视野更加宽阔,见解越发独到,在其从容不迫的娓娓道来之中,让谁都会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冲击。
我了解的老李当然不止这些,就按他自己的说法,失败的经历那也是很丰富的。今天我只披露一二,也算是兴之所至,投石问路吧。
这些年,我和许多校友有交往,但多为一日之雅;我和许多同班学友有交往,亦多是白头如新,而校友老李年岁大我一轮,却成了很值得我交往的朋友。
在老李身上,我们以为可以引发关于朋友的许多议论。
生活中,朋友一词常被滥用,但谁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种讲究朋友情义的人,那种宁愿朋友负我我也不负朋友的,才是真朋友。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朋友,以及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这其实是一个人的人格的证明。谁都知道,朋友就是人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了。可惜人活一世,要想拥有几个真的朋友,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话题,甚至还要有共同的情趣,而且对于朋友,不仅要投入感情,甚至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当今社会,交换关系盛行,侠肝义胆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这使得朋友关系本来是情感的付出和得到,却是演变得常常体现的是一种交换。但也唯其如此,人们对于真朋友的渴望与赞美,也就永恒。
-全文完-
▷ 进入平平淡淡1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