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走进位于榆林开发区的母校——榆林中学,那耀眼夺目的红花绿草,洁净如洗的校园大道,清新俊秀的一座座高楼,让我真正地羡慕起了在这样美丽、清静、祥和、温馨环境中读书的孩子们。
回想起我七十年代在榆中读书时的情形:教室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实验器材奇确,药品不全,图书室很少有新购置的。难怪从榆中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走出去的蜚声海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政坛名流、商界巨贾,他们那时候回首母校时的一番感慨:榆中的现状让我们心痛啊!
现在的巨变来之不易。
学校一位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这凝结着榆中人所倾注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拓宽了投资渠道,解决了投资不足问题,加快了基本建设的速度。使得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学校长期投入不足,亦成为学校发展的先天不足。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喜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如春风化雨,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我走近学校的科技楼,倾听那微机室和语音室里传出的创新教育乐曲诗篇,依然觉得,是百年沧桑砺洗和艰苦创业铸就了榆中今日的光荣,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带给了榆中今日“高起点、高规格”的辉煌。
我相信,榆中人将继续发扬百年传统,凝聚人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带着新的希望与梦想,翱翔于九天之上,再写华美乐章!
-全文完-
▷ 进入平平淡淡1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