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你远去了
可你没有
只不过站得更高
肩负黄土凝固成一尊雕塑
每一个日夜还在
用你永不疲惫的双目
守望着这一片你放心不下的
乡土……
2003年9月27日,42岁的周国知因积劳成疾,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情系大山的壮丽诗篇。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消茅”联系户胡柏春的小儿子胡登云用真情写下了生平第一首诗,献给他心目中最感激的人——椿木营乡原民政助理周国知。
先不忙说周国知情系百姓,最终累倒在“消茅”途中的事迹,我们还是先去那个“山下开桃花,山上飘雪花”的椿木营走一走吧。椿木营是个平均海拔1680米的老高山,山大人稀,“望到屋,走得哭”,被称为“恩施层脊”,全年有大半时间云遮雾绕,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国知痛感家乡的贫困,深知乡亲的艰辛,他要用激情让家乡旧貌换新颜,用生命让乡亲过上好日子。“群众生活苦,党员脸无光!”这是一个大山儿子深情地诉说,更是一个优秀共[chan*]党员的执着追求!
撒切尔夫人最喜爱的一句格言是她母亲的教诲:“一件事如果值得去做,那就值得做好。”周国知用他的真诚和执着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在周国知的心里,始终装着最需要他帮助的人,“我是最基层的民政干部,我不关心困难群众,谁来关心?党和政府的关怀又如何体现?”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身患绝症的周国知,强忍着病痛,步行1600公里,走遍了散落在崇山峻岭的127户茅屋户,最终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大山的怀抱!
在周国知的遗物中,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全乡住茅户的名单和有关资料、全乡特困户的名字和情况。周国知不仅仅把这些记在笔记本上,更把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牢记在心灵深处。周国知病重期间,时刻没有忘记他的“消茅”联系户丁久峰:“这个时候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家啊!我没能把你家帮到最后,让你们搬进新屋,我总觉得对不住你!”弥留之际,魏光荣去看望他,得知冯卓然、冯仕元老人的情况已调查清楚,正准备把他们接到福利院,李宗文老人的棺材也已经落实……周国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周国知的心中装着所有需要他帮助的人,惟独没有他自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我周国知的身影!”他坚信“人到难处要扶一把”,既是为人的基本品质更是一名共[chan*]党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
人活着,总有追求。有的人追求享受,有的人追求奉献。追求享受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终被岁月无情抛弃。只有那些一生为民的人,才会被历史一代一代传递。“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先生的话,正是周国知人生的真实写照。“好公仆助咱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使我走进新生活。”善良的人们总不会忘记那些给予他们幸福的人。
“周国知同志,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人,1961年10月28日出生。1978年7月高中毕业,同年11月参军入伍,曾任班长。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chan*]党。1983年1月退伍回乡,1984年9月被招聘为国家干部……”追悼会上,致辞词人含泪念完这段不足300字的悼词,只在一瞬间。但是,周国知同志用热血和生命写下这段文字却用了整整42年!
42岁,他走了,走得太早、太匆忙!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痛,是思念,还有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伟大精神。20多年来,他信念坚定,以赤子的情怀,铸就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他牢记宗旨,以公仆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生命篇章;他爱岗敬业,以忘我的境界,实现了清正廉廉洁的人生追求。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滋润着干渴的心田;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传出山外,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叩击着每一个共[chan*]党员的心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周国知同志匆匆走了,可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全文完-
▷ 进入春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