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遭拆迁,涉及大兴、朝阳、海淀近3万学生的消息。看到此,我内心澎湃万千,那推到的 ,哪里是墙,是一个个梦啊,那散落一地的书,哪里书,是农民工子弟的灵魂啊!
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如今社会演变,以俨然有类可分了。如:外来人,乡下人,流浪人,残疾人等等。不难看出,名工子弟学校的存在和社会的发展完全不吻合,所以拆除是大大的好,发展经济嘛,发展和谐社会嘛,发展以人为本嘛。所以,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课本的改编,而在于社会如何看待教育!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然而教育的全民化在人类社会上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如:根据6月13日新华网的报道,“中非希望工程”将在10年内为非洲捐建1000所希望小学,耗资约为20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很多贫苦山区,很多人的就学问题和校舍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而我们的政府还打肿脸充胖子。就如肯尼亚,他们的教育经费站这个国家总产值的7%,我们国家呢?可能只占零点几吧!有专家透露,中国的慈善机构能解决所以贫困人口的只占1.06%,看到这个数字,我只有哑然!
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东西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的蔓延。如,办一所学校,需要跑东跑西的般手续,光盖章也要跑很多个部门。而拆只需哗哗几下就搞定,也许这就是南非文化的差异!
中非希望工程本来无可厚非,而我走了中国的很多山区,教育条件和校舍令人堪忧,不要说有什么电脑或者篮球场,就连简单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欠缺,上课的桌子板凳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更无需去谈其他的东西;而教师基本都是代课老师,教学质量和文化传输扣人心扉,堪忧无比啊!
一本好书,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就如城市的下水道。有人说,近来的中国,不用出门就可以看海,因为每逢下雨,家门口就一片汪洋。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良心,而现在良心基本有四种,一,良心太坏,二,良心太细,三,良心被堵住了,四,根本没有良心。由此看出,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也有很多如下水道味道。其中的端倪只有我们慢慢去体会!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为什么有外来人口之分呢?可能如课本一般,也有文科和理科之分;有好和坏之分;因为书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区分这些根本的东西。为什么看不起外地人呢?深圳那么大,工作的基本是外地人,北京出名的烤鸭,也是外地人制作的;所以外地人哪里不好,哪里不对?与其说一本书和知识改变社会,还不如说一句话和一个眼神足可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叱咤风云!归根结底,都是心态的问题和风气的问题!
所谓“有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所以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件就得到更好的解释,说了半天可能是语文没有学好,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看来语文真的需要新编!
中国和南非文化的差异可能不在一本课本,亦不在师资力量,而在于良心和用心!
-全文完-
▷ 进入哭泣在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