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烟雨此次征文的题目,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的文学宝库如此丰富,要想编几本语文书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是要想把语文书编好,既要涵盖各个时期、流派的典型之作,又要兼顾各种文体、观点,萃取洋洋大观中的精华,却实非易事。况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观念有所不同,这语文教材无论如何编,总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私以为,只要文章在主题、选材上没有偏差,写作行文、质量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且选取的文章确实有代表性,我想,这就是成功的教材。而语文的教育是不是仅有成功的教材就够了吗?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从小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方面是得益于汉语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与遇到好的语文老师息息相关。在多年的读书生涯中,通常语文老师是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因为语文这门学科语文的优美,内涵的丰富,使它学习起来会感受到更多的美。
还记得当年上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胸怀一腔豪情壮志,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使我对语文的爱,更上一层。最难忘记的是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短短一首词,从毛泽东的生平,讲到写这首词的背景,讲到秦始皇的专政、汉武帝的才略、唐太宗的业绩、宋太祖的功过、成吉思汗的豪迈……听的人在对史书朦胧的记忆中加以验证,于是对讲的人报以欣赏和感激,而讲的人看到听的人露出的意会的表情,便引为知音,讲得也更为起劲,出彩。于是乎,一边是写词的人写得豪迈大气,一边是讲课的人讲得酣畅淋灕,一边是听课的人听得如醉如痴,似乎大家都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竟不知身在何处了。短短的一堂课似乎眨眼而过,这语文课,便不仅是语文课,也成了历史课、政治课、艺术课、哲学课了。
我想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聊起自己之所以爱上文学,大多是得益于某个老师,或是课讲得好,让人折服;或是对自己一篇习作的肯定,从此视文字为至交,终生不渝。
今天,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知道老师们是否还能坚守教书育人的宗旨,把文学的美如实的传达给学生。想到这个也不是偶然的,小学时,女儿的老师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上课认真,教学方法却略显死板,经常让她们反复抄生字、生词、乃至课文。女儿对文学其实也是很喜爱的,却不喜欢上语文课,我想这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关系。今年她上初一,第一个周末回家,我问起她对各科老师的评价,她便说最喜欢语文老师,还眉飞色舞的介绍老师怎样给她们讲课,说要让全班同学都爱上语文,听得我这个旁观都怦然心动,也为女儿遇到好老师由衷高兴。
女儿的课本我也经常翻阅,里面不乏优美动人的好文章,我相信,在好老师的引领下,汉语将会放射出更为夺目的光彩和魅力。期待汉语成为世界第一语的那一天!
-全文完-
▷ 进入绿草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