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想起一个奇怪的想法:人过了二十岁便没有了“长大”这一概念。要是这种命题为真,必须搞清楚长大在物理上和社会上的不同,否则有人说:“二十二还窜一窜”呢,不会长大又从何谈起……其实这样一说上述命题确实是毫无道理了。所以要把物理上的增高增胖抛出在外,才有继续的必要。
人在社会意义上的长大,在我看来就是蒙昧向理智的的过渡。一个正常人蒙昧除尽肯定在二十岁之前。二十岁——看清了生活的游戏规则,更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在当前世态中的存活概率,也能隐约看见前面的路上有多少幸福与辛酸。正因为看得清楚所以才有让步,让步成了安身立命的法宝,从坚持到隐忍退让算作了不起的改变,但和长大也不大沾边。
再无可奈何中做着不得已的取舍,仅为了物欲毫无察觉中流失掉了内心本该坚守的园地,以至于看似拥有了光鲜的生活却不晓得活着最起码的意义,其实这是在等死!朋友,我说到这儿,之前提出的命题还为真吗?那就接着往下说,一直说到上述命题分出真假为止,因为我穷的只剩下一堆汉字和对这些字弱小的排列组合能力。二十岁过后人到底会不会长大?之前理直气壮的论证,由于论据的朦胧,我开始怀疑论点的正确性。因为执着所以坚持!要说人蒙昧无知在孩提时绝无贬义,那是对孩子最天然的陈述,无非是说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要说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蒙昧无知的话就绝无褒义,因为二十多岁的人罕有天然。所以说人在二十岁之前必蒙昧除尽,心理是成熟的,思维是成人的。是不是二十岁以后的“长大”不是蒙昧变的聪慧,而是成熟变得更成熟啊……“成熟”形容人的话则是对人经过生活的积累,内质改变而体现于外在行为的状态描述,前面加上一个程度副词也没有什么意义。与其说“更成熟”还不如说“更城府”。
顺着前行的路走,免不了遇见拦路的石头,有人绕开让步,有的人会凿通直走。对于路上的石头,两种不同的坚持,如果没有一个自豪于自己语言中枢的第三者出现的话,他们的路永无交点,也没有处理石头方法的优劣之分,它们仍然幸福平静地往前走。有了比较,按理说两个人的路要更好走才对,但事实上却不然,因为对于路边的石头,绕的人绕习惯了,凿的人凿习惯了,听了第三者洋洋洒洒的解说,他们开始驻足茫然,面前的石头成了一座高山,要越过的是一个心坎。众多第三者说行者应有“长大”的历史使命,而“变”恰恰是完成使命的必经之路。
行者的路被炒作成了舞台,为了对的起观众,他们不得不“变”,之前绕行的改成凿通,之前凿通的变为绕行,不变的是两条路和路上的石头。台下所有人大嘴一张舌头一甩,“长大”便慷慨的被掷向舞台,此刻只有行者能体会“被成长”的悲哀!我觉得这不是长大,这是行者带着脚镣手铐在慢慢长路上探索到的一块最大的拦路石……
-全文完-
▷ 进入lanhuaner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