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而作
(文学交响诗)
序
1934年秋,红旗在一片风雨中飘摇。
残阳如血,秋风横扫,万物凋零。
旷野,一片凄凉。
硝烟散去,枪声稀疏,尸横遍野。鲜血染红的山岗,无数的灵魂在秋风中呻吟、游荡……
小草,唯有小草。纤弱的身躯,虽已褪去了绿色,却仍在顽强地对抗着寒霜……
第一章 起 航
夜,静悄悄……
一艘1921年制造的“红星号”巨轮,停泊在瑞金码头。伤痕累累,无声地哭泣。疲惫的水手,已进入梦乡……
沉重的夜幕下,依稀可见巨轮巍然的身姿。
远方,在黑夜的蛊惑下,无数的海盗船无声地逼近。灾难,瘟疫般在黑夜扩散……
一阵雷声滚过,闪电,瞬间划破夜空。
狂风骤起。海水骚动起来。水手们在梦中惊醒。
一阵骚动过后,一盏微弱的灯光,在水手们中间传递。沉重的铁锚,带着斑斑锈迹,一点一点,从水中沉重地拖起……
再见了,瑞金——红色的码头,红色水手们温暖的家园。每一块基石,都浇铸着水手们无数的鲜血。此刻,当恶魔之手伸向你的时候,却要离你去远航。
满目含泪,再凝望你一眼;悲愤,化作黑夜中无数燃烧的火把。
带上我走吧。小草说,路途遥远,用我再为你们织一双草鞋。别让荆棘,划破你们的脚板。
送别的人流,潮水般涌向岸边;手臂,挥动成森林。
雷声更急,闪电更猛。乌云,淹没了北斗星……
松缆。挂帆。汽笛一声长鸣,巨轮缓缓驶离码头。
哭泣声震颤了夜空……
岸,越来越远;远方,一片黑暗;前途,一片迷茫……
溯长江而上……
第二章 血 雨
乌云,紧紧追随着巨轮,在它的上空翻卷、滚动;飓风,卷起冲天的巨浪,一次次涌向船舱。
航灯熄灭了。无边的黑暗。何处是岸啊,水手们已无从辨认……
船长,大胡子的德国人,在颠簸的船舱中踱步;无色的脸上,满是无奈的惊恐。
黑暗中,海盗船紧逼过来。狰狞的炮口,海蛇般吐着火舌。巨轮四周溅起冲天的巨浪。
桅杆被击中了,火焰疯狂地舔食着白帆。失控的巨轮,已完全迷失了航向……
在骠悍的水手们中间,有一个来自湖南的大个子水手,指挥水手们用身躯紧紧护住船舱。布满血丝的眼睛,透过黑夜的迷雾,焦灼地凝望,寻找北斗星的方向。
湘江,巨轮再次触礁之后,海盗船从四面困住了巨轮。炮火,映红了黑暗的天空。
雷电停止了,天空中下起了一阵血雨……
水手们一个接一个倒在血雨中……
恐惧、慌乱、惨叫,深深揪人心肺;黑鲨,无情的杀手,围着巨轮游弋,锋利的牙齿,撕裂了水手们的胸膛。
巨轮,在血雨中慢慢下沉……
冲出去——
大个子湖南水手一声断喝,率先跳入海水中。勇敢的水手们,用血肉之躯托起巨轮,撕裂黑暗的缺口,拖着长长的血线,呼啸着冲向远方。
海盗的狞笑在夜空回荡……
第三章 舵 手
漂泊,流浪,漫无目的地航行。
涉过无数的险滩、旋涡和暗礁之后,五万多名优秀的水手倒了下去了。
海盗船还在身后紧紧追随。巨轮,时刻都将葬身海腹……
水手们的心在慢慢凝聚,积蓄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遵义,一个温柔的小港,巨轮小憩了。
——再不能这样航行下去了。
愤怒的水手们在呐喊,簇拥着大个子湖南水手围拢了船长。喷火的眼光在呐喊——
我们需要自己的舵手!
船长,无奈地耸肩;蓝色的眼珠,已失去了狂妄。
大个子湖南水手,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舵手的位置。有力的大手,在空中一挥,浓重的湘音,湿润了水手们的眼睛。
掌声、欢呼声震憾着波涛,回荡在云霄。水手们的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
修补残破的甲板,竖起折断的桅杆。升帆、升帆,高昂的汽笛声响彻云霄;起锚、起锚,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湖南水手,坚定地站在舵手的位置;有力的大手,紧紧把握着巨轮的航向。
赤水河四次漂亮的转舵,海盗船远远甩在了身后;乌江、大渡河、金沙江,任巨轮自由穿梭驰骋。
风雨中,舵手岿然不动。
乌云散去,北斗星重新明亮……
平静的海面上,巨轮轻快地航行。
水手们歌声嘹亮。
黎明,在远方闪耀……
第四章 曙 光
第一缕朝霞映红船头的时候,巨轮驶到了又一个港口——六盘山。
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雁叫声声,掠过巨轮的上空。水手们情不自禁地仰望。
雁群啊!请捎去对故乡亲人的问候。
舵手站在甲板上。清凉的海风,轻抚他的长发,雁叫声中他轻声地吟哦着。
海面宽阔,碧空如洗。
梦魇,终于过去了。
太阳,车轮般滚滚燃烧的太阳,腾身跃出海面。
巨轮镀上了一层金光。
舵手深深吸一口清凉的海风,燃起一支烟,烟雾随风袅袅……
舵手有力的大手,坚定地指向宝塔耸立的地方。
第五章 归 航
又是一个金黄的秋天,巨轮沿着渭水北上。
两岸,向阳花果实饱满,金风中点头微笑。黄土高原张开有力的臂膀,迎接巨轮的归航。
山青草绿,悠扬的信天游,在山谷中回荡。
近了,近了,延河水在欢唱。
近了,近了,黄河奏起雄壮的乐章。
阳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来明亮。归航的汽笛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巨轮完成了震惊世界的远航。
欢呼吧,拥抱吧。无畏的水手们,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红旗,在高高的宝塔山顶飘扬。红旗下,是舵手伟岸的身姿。
一幅新的航图已在他的胸中成熟……
尾 声
弹指间,70年过去了。巨轮早已驶入历史深处。那条永恒的航线,也以龙的身姿,永远载入了世界航海史。
今夜,我在灯下,沿着那条红色箭头的指引,重温那次惊心动魄的航行。舵手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愈加高大。
今夜,海水浸湿了我的梦。
梦中,一艘崭新的“神州号”钢铁巨轮,正迎着一轮新的太阳,乘风破浪,向着太平洋远航。
世界向它投来惊异的目光……
前进!前进!!钢铁巨轮,永不偏航!
后记:这篇文章写于1996年,是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60周年而作的,发表在市级的党刊上。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一年的磨难,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它的意义无须多说。我自己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对长征有着深刻的体会。写这篇文章,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因为写长征的文章太多了,所以我在写的时候,就想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最先想到就是散文诗的形式,但由于篇幅太长,散文诗的形式还不足以完全容纳所有的内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广播上听到了一首音乐交响诗,受到启发。于是,我尝试把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和交响诗这种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创造了这种文学交响诗的形式。在文章结构上,是交响乐的形式,而在语言表达上,既是散文诗的语言,又象交响乐的解说词。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种好形式,也把自己的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不知道文学朋友们是否认可。
艺术在于创新,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也不例外。我觉得说这些至少可以启发文学朋友们在创作时不断地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因为不创新,不发展,即死亡。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来说,长征仿佛是遥远的事情,其实不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何面对困境,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必须直面的人生课题。理解和阅读长征,可以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长征至少告诉我们: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也就是文章中的那句话“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全文完-
▷ 进入乔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