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武昌起义的那些人后来的事(一)宜昌石头

发表于-2011年10月05日 中午12:58评论-3条

(1)载沣与盛宣怀

——1911年,主张激进国有化的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尚书,出于财政压力、也出于借机谋取买办私利的考虑,盛宣怀向摄政王载沣提出,当务之急是将铁路收归国有,再由政府出面与列强协商,争取好的借款、管理条件,避免主权过分流失,争取铁路早日投入使用。这个说辞非常合乎载沣的脾胃。1911年5月9日,清廷发布《铁路干路国有定策》,引起全国一片哗然,“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的在南方各省展开,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爱新觉罗?载沣:清朝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五子,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性格懦弱,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组成的皇族内阁中多为骄奢淫逸不知世务者。时人论道:“察其器识,无一足当军国之重者”。内阁总理大臣奕助“贪污不堪,与其子载振日以招权纳贿为事,时人比之为严嵩父子”。而主管海军的载洵、主管总参和禁卫军的载涛则是摄政王载沣的亲兄弟,让他们掌握军事大权,这种做法“不仅为当时汉宫所反对,即属满人,亦多侧目”。所以清朝的灭亡从此就埋下了伏笔。

这个在末代皇帝登基大典上对自己儿子说“快完了”的载沣面对鼎沸的局势,束手无策,全由他人摆布,又屡屡举措失当,自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之后返回关内居住。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病故。

盛宣怀:清末官员,官办商人。1911年5月9日,哄骗摄政王载沣发布《铁路干路国有定策》,宣布“干路商办”,并规定责成邮传部和度支部制订国有化细则。11天后,盛宣怀与四国银行团签订条约,规定清廷借款1000万英镑,年息5厘,以四省厘金520万两为抵押,修建粤汉铁路,规定“铁路3年完成,贷款40年还清”。

盛宣怀就任半年功夫便强推国有化,且以近乎强买强卖的手段给人以国家与民争利、经办人假公济私的强烈印象(尤其盛宣怀本人还是个买办)。盛宣怀依附载沣,露骨地对张之洞、袁世凯等汉族官僚的开刀,在铁路发展战略上处处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只谈“国有化”,却不谈是否继续“田亩加赋”,以及已经收取的“田亩加赋”是否偿还,这等于是赤luo裸侵夺最基层农民的利益,从而最终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爆发。拉开清朝葬礼序幕后,盛宣怀又捧出袁世凯,为清廷的棺材钉上最后一根钉子。由于千夫所指,他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清史稿》最后给出的结论是:“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1911年12月前往日本,踏上了流亡之路。

1912年秋,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到孙中山之邀回到上海。为了取回在辛亥革命中被没收的资产,据说他向民国国库缴纳了500万两的贡献,在经过晚清和民国的两轮清算以后,仍有2000万两白银的遗产留给其后人,由此可见这个贪官多么有钱,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还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这就是当年被国人唾弃、声名狼藉的盛宣怀的最后的风光。不料百年过去,居然随着改革开放,盛宣怀却被描写成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和李鸿章一样摇身都变成了“开放的先驱”。

可惜盛宣怀的家人却不争气,几乎全是败家子,在那个红顶商人死去的时候,家财无数,据说当时半个上海都是盛家的。只是盛宣怀的儿女个个挥霍无度,在这个红顶商人死后十二年,一切繁华荡然无存、都不复存在,盛家的儿子穷得无处容身,只好栖身于坟场小屋,不知这算不算报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宜昌石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国家破败之际,必是小人当道之时,否则国家肯定不会成为这个样子。

文章评论共[3]个
何音-评论

闹哄哄的游戏而以,什么起义最终仍是演看洋人看的笑话剧。at:2011年10月05日 中午1:46

宜昌石头-回复一半赞同一半不能苟同,革命是暴动,可惜有些龙头蛇尾。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写出那些人的那些事。谢谢你的点评。 at:2011年10月05日 下午4:05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1年10月07日 晚上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