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有些老同志从一个单位的重要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精神状态与先前大不相同,身体状况也发生明显变化,一些疾病开始慢慢缠身,让人觉得无论在心态上还是生理上都和原先判若两人。有人认为,随着年龄的老化,这种现象是必然趋势。其实不然,老年人的晚年,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是可以让身心“老当益壮”的。这当然包含有食品的滋补和身体的保健,亲人的关心和呵护,还有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及和谐氛围的营造,但至关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心理调节。
老年人善于怀旧,当他摘下头上的光环,离开“众星捧月”的氛围,从曾经辉煌的境遇中淡出以后,过去的激扬突然转为平淡,一时有几多的不自在。位置变了,环境变了,人际交往的气氛变了,尽管嘴上声称台上台下一个样,但个中滋味究竟是难于尽言的。然而,社会的进步,人事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继承者接下了你的重担,正忙着决策当前,思考未来,对你征求意见的机会少了,请示汇报的机会少了,似乎一时把你冷落了。年轻人不断进取,富于创造,他们的时间如金钱,没有时间陪你聊天消遣,而且他们的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日新月异,与老年人产生一些思想和观念上的鸿沟是不可避免的。你大可不必产生“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感慨,更没有理由背上“青春不再”的思想包袱。安度晚年之时,切莫让患得患失成为你思想上的翳障,不要让一时的孤寂产生的凄凉感把你捆缚在孑然一身的境地。时过境迁的失落感和“垂垂老矣”的自卑心理对身心的杀伤力是不可小视的。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有这么一段话:“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如果说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是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阶段,那么步入老年以后,该是最为充实、最为自豪的时期。回顾过去走过的路,辛酸与坎坷历练出的经验,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就可以编织成一个动听的故事传承给后人。在你总结过去的同时,对晚辈不吝赐教,不忘多多提携,更能让你充实内心、振奋精神。当你把学识、经验、感受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人时,你可以自豪地说:你是金字塔,是字典,是雷峰夕照!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