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语文新编] 反弹琵琶说管仲abc小老八

发表于-2011年09月25日 早上9:19评论-8条

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齐国名相。曾辅佐齐桓公改革国政,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也因此而名垂青史,历来被视为旷世奇才。历代史家与史论作者,无不称道管仲的才能与政绩。几乎一致认为,齐国之治,功在管仲;齐国之败,罪在竖刁等人。而且管仲临死前与齐桓公论及竖刁、易牙、开方三人违背人之常情、不可亲近一事,历来都被人们作为称赞他有先见之明的美谈。历史上许多胸怀大志者,也都以自比管仲为荣。其中自视甚高的诸葛亮,出山之前就曾以管仲自比。

苏洵,宋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两个儿子一起,对北宋“古文运动”作出过重大贡献,世称“三苏”,他被称为“老苏”。苏洵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著称,且以议论见长。他的史论和政论,深受《孟子》《战国策》以及韩愈文章的影响,形成自己雄健的风格。其文章大都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笔力雄健,颇有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风采。往往翻前人之陈言,道常人所未道,语出惊人。他写的《管仲论》与《六国论》一样,都是他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评论历史人物的名篇。而《管仲论》一改前人对管仲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反弹琵琶、别开一境,着重论述管仲在政治上的失误,批评他在位时没有安排好接班人,导致“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威公即齐桓公)。从而论证“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从而说明国之重臣在选贤举能、防止奸佞当道的重要性,由此得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见解。

苏洵《管仲论》的文章一开始,就首先概述了管仲生前死后齐国之功和齐乱之祸的史实,而后紧接着推出一个经过高度概括的一般常理:“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作者认为,任何成功和灾祸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成功不会一蹴而就,灾难也并不是猝然降之。所以“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苏洵指出。齐国的强大,功劳并不全在管仲一人身上,而首先应归功于鲍叔,因为正是鲍叔推荐了管仲,管仲才获得用武之地。但是,导致齐国内乱和衰弱的原因,却又应当算到管仲的头上,因为他没有推荐贤人接替自己,没有尽到作为一个大臣的责任。因为管仲临终没能“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才致使齐桓公重用了竖刁等3位小人,从而导致齐国之乱,因此,管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更好、更有力地论证管仲没能临终荐贤是导致“齐无宁岁”的根本原因,文章后半部分以晋国与齐国作了对比论证:“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苏洵列举晋国在许多方面都不及齐国,可晋文公死后,其“余威”竟然还得以延续百余年,就因为晋国有老成贤能、德高望重的大臣在。齐国原本具有许多优于晋国的地方,本应该做得更好,可因为它“独恃一管仲”,没能广泛起用贤能之士,而且管仲又没能临终荐贤,导致齐国后继无人,从而造成“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文章由此证明,齐国败乱,管仲无可逃其责。

用国与国进行对比之后,作者又进一步举史鳅、萧何两个历史人物为例,与管仲构成鲜明的对比。同为国之大臣,史鳅、萧何在临终前乃至去世之后,都能如此用心良苦地为国家举贤荐能,就因为他们做到了“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彼管仲者,何以死哉?”你管仲,生前也曾那么风光强硬,怎么就那样悄无声息地独自死去了,而根本不考虑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呢?最后这一看似平和的设问,实际上是一种尖锐的批评和指责,以及对后世后人的有力警醒。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abc小老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联系新编课本象对名篇进行了新解,表现了作者的睿智;
表现了作者对语言及文字的敏锐。文章给读者以强力的共震,只是惜非首发,故推荐阅读吧。

文章评论共[8]个
静月清荷-评论

文章给读者以强力的共震,只是惜非首发,在此期待作者后续更多佳作。at:2011年09月25日 上午10:45

江城枫-评论

看来对历史也所了解at:2011年09月25日 上午10:48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1年09月25日 上午11:58

哭泣在心-评论

拜读朋友好文,学习了!at:2011年09月25日 下午4:14

月下的清辉-评论

问好,欣赏来读。at:2011年09月26日 中午2:23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9月29日 清晨7:26

绍庆-评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以语文新编,联想到管仲,实乃培育治国人才。问好!at:2011年09月29日 下午5:04

秦风汉雨-评论

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特有扩张力!好文,佩服!at:2011年10月27日 下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