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雨网上看到了“语文课本新编”的征文活动,不由引起了兴趣,能在纯文学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活动,说明我国的语文教学,至今仍不如人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啊!我是个小学教师,教过其他学科,也教了多年的语文。我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既不好编也不好教。
说不好教,是因为语文学科不如数理化等其它学科那么要求明确具体,哪册教材教哪些内容教材的重难点与教学尺度,都一目了然,有规可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很模糊,同样一篇教材既可以放在中年级上,也可以拿来在高年级上教,或者说你听一节四年级语文课与五年级的语文课,根本看不出区别来。
因为语文教学要求的模糊性,导致了语文教材选编上的困难。在选材时,编辑们既要考虑到教材的人文性,又要考虑到它的工具性。选材内容要涵盖古今中外,山水风景、自然风光、英雄人物、古典诗词名篇、科技发展成果……恨不能包容天下一切。也难怪,语文是母语学科,不像其他学科有专业性,似乎每一个人都对语文学科不陌生,哪一个层面的人都可以对语文教学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一番,因此,编辑们在选编语文教材时也就显得格外的慎重,反复斟酌,再三考虑,唯恐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来某个方面的责难。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的要求之所以模糊, 是因为人们对语文提出了太多的要求,注入了太多的期望值,把一些不该语文学科承担的责任也转嫁到语文上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文学科责无旁贷;知识层面、情感层面、道德品质层面的教育也是应尽之责,甚至社会风气、精神风貌、人们的道德水准出了问题也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关联。我认为,语文学科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承受如此之重责。语文学科应遵循其学科特点,完成学科的“应尽之责”即可。
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中,人文性的要求是隐性的,难以量化的,其达标的方式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其效果的呈现也应是“桃李不言,下自成磎”的;而工具性方面的要求则是显性的,可以量化的。可以通过系列的训练达到明确的目标。
目前国内的各种语文教材中,人文性的关注已做的很到位了,而在工具性上却缺乏鲜明的特色,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只要不是反动反科学的,都能承载人文性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选编语文教材内容的重心应放在工具性上,即所谓“小语姓语”。教材应突出“听、说、读、写”的训练,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习作方面的系统指导。所选的课文,可以从遣词造句、语段构成、谋篇布局上,可以从写景、状物、抒情等各方面提供范例,并且每一两个单元一个主题,提供例文与方法指导进行训练。
如果让我来编写语文教材,我会分成a、b两部分来编写,a卷注重工具性方面的训练,教材用于课堂教学;b卷则补充相应的内容,作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的等方面的熏陶教育。在课外和大课间上使用。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要编成这样的一套语文教材,还得由专家们来完成。吾等凡夫俗子,只能如此这般坐在电脑前臆想一下罢了。然而,我写的短文如果能有人看,我的观点能有人认同,这其中甚至还能有一两位专家级的,嘿嘿嘿黑……
-全文完-
▷ 进入龙哥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