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文新编所想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不管你处在什么行业,什么地位,它都会跟随着你。你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源于你接受的语文知识的多少。
我是一位文字爱好者,看到《语文课本新编》这个征文,不由想到了很多。接触文字是七岁左右,那时的课本很简单,也很直接,红色的文字、红色的篇章、红色的思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前三篇课文:一、毛主[xi]万岁。二、中国共[chan*]党万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也就从这三篇课文开始,我学会了二十个汉字的书写及拼读,学会了爱国、爱党、爱领袖,更从这二十个字中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红色课本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简单的组词、造句到习文,一点一滴地汲取营养,逐渐地学会了用有限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文新编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从红色年代步入五彩斑斓的经济时尚年代,语文教材更新了不少,内容丰富了不少,课本更是厚重了不少,可孩子们记住的东西却并不曾增加多少。问及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对语文课本的内容有多少记忆,居然回说没有印象,这让我或多或少有些惊讶。我离开学校n年了,依然能记得《白杨礼赞》、《小桔灯》、《荷塘月色》、《绿》等精华的课文和他们的作者,还有《岳阳楼记》、《木兰赋》等一些古文及古代的文人*客。多少年过去了,这些精美的文章依然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在那个并不注重文凭,并不注重知识,只需要政治挂帅的年代,它们能在年少的我和我同时代孩童心里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可想而知它们的生命力有多强。而今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作为基础的语文却失去了它的光彩,我曾读过许多孩子的文章,通遍华丽,词澡丰富,可却读不出一点情感,更从中品不出一点感动。是孩子们笨了吗?还是孩子们傻了呢?我想都不是的,现在的孩子聪明程度不知要高于年少时的我们多少倍。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看看现在的语文课本,我想,不难找出原因。一年级的小孩,书包重得大人背着都嫌累。书是精包装的,彩页插图,五彩斑谰,且充满诱惑。按理说孩子们应该感兴趣,应该学得比较透彻。可是,文字的魅力不是靠艳丽的书本所能呈现的。不管你如何修改教才,不管你如何包装书本,首先重中之重的是要用文字本身的魅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台湾现在提畅颂读《三字经》等一些古老的诗经,其实不是形式上的返古,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教学,让幼小的孩童从开口说话、睁眼识字起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如同我们那个年代从混沌中就开始感受红色思想一样。现在的课本教材少了基础的人文思想,少了厚重的中华文化。仅仅为了便于理解,便于教学,而把精华简译成通俗的文字,这样的文读起来是一目了然,可却少了原本有的韵味与内涵,少了作者写作时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又一次新编语文教才,我想,如果我是编者,我会更多地编入一些精品文章,让孩子们从最初的识文断字开始就零距离接触这些精美的文字,让他们用自己稚嫩的思想去品味、去感触这些在历史潮流中大浪淘沙留存下的精华,从中自然汲取营养,而不是揠苗助长般地被动接受些浮澡的词句和一些唯美的思想。
-全文完-
▷ 进入紫竹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