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魂既能雕塑,也能腐蚀,要在心灵中塑造一个健康的灵魂不易,而要将一棵刚发芽的种子侵蚀,则再简单不过。
——题记
开学才一个星期,就让人忙得焦头烂额,不是会议就是报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还没做完,这会儿又接到领导的电话,让我再次对上级领导介绍来园的孩子进行面试。从开学到现在也就短短几天时间,上级一些部门领导不知又为哪些亲戚朋友解决问题,不停地介绍孩子来我们幼儿园,还说明要确保能进。可是我们单位那点地方是有目共睹的,怎能容下这么多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严重超编。不过,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领导呢。我们单位作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本该面向全市招生。可今年,在上级部门的批准下,只招收了附近六条街的孩子。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少家长在凌晨就开始排队报名。难怪听到社会上有这样的感叹:现在要进所好点的幼儿园比上大学都难。这话不无道理,不住在学区附近的老百姓孩子,要进一所好学校真的很难。但是对领导却不然,无论我们园长如何地表明困难,都无法改变领导们要一而再地介绍孩子入园的现状。
下午的时候,接到一个好朋友电话,问我是否能帮忙介绍她上司的孩子入园,还没等我回答,她又急忙说:“听说其他幼儿园有教师卖指标,一个就几千块,我们主任说了,只要能让他的孩子进去,他愿出五千。”听完她的话,我竟控制不住自己,对着手机大声道:“你今天才认识我啊,亏我们还是这么多年的朋友,你都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曾帮你介绍了两个孩子入园,收过你一分钱吗,如果要给钱的话,那就不用找我了,你这不是在害我吗!”
或许我的语气是重了点,朋友一个劲的道歉,最后她才说:“我看你成天呆在家,是不是有些脱离社会了。现在这个社会,老师卖入学指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就是节日给老师送个礼什么的,也很正常,我们都是一个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关照。以前我给老师送礼时她也推说不收啊,那只不过是怕被人看见,最后还不是让我直接把东西送到她车上。老师收到东西后,听我儿子说,班主任对他比以前好很多。”听了朋友的直言相告,我感觉脸上好像被谁抽了一巴掌,是火辣辣的痛,心里实在堵得慌。我们整天都在学习师德师风,而今,师德何在?师风何存?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间,也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教师被列入与君、父共同受特殊尊敬的行列。教育界的先祖孔子,更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他也要顶礼膜拜。诚然,教师受到尊重、获得礼遇是良好的社会行为,说明我们的社会重视教育,这应该值得推崇。但是,如果将这样的行为演变为送礼给教师只为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格外照顾,那么,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称道,因为,这种行为只会污染了教育的纯净。我曾是一名教师,在十多年前,也有家长要给我送礼,我都婉拒了。当时有的家长是这样对我说的:“谢教师,我送给你的不是礼物,而是感谢你对孩子的耐心和付出。我的儿子经常对别人说,我们教师就像妈妈一样。能将孩子交给你们,我们真的很放心。”或许,一些家长最早的送礼本意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而某些教师却曲解了家长的意图,以为家长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格外的关照,在接受了家长的馈赠后,变成了拿别人的手软,怕愧对家长的礼物才对那些孩子格外照顾,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而现在所出现的家长送礼行为,很多已经改变了尊师的初衷,在教育中带有目的的送礼行为,只会腐蚀教育者的思想,让教育者将教育的中心引入到物质的对比中,并因此表现在对学生的不同教育态度上,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教育更加偏离了师德的轨道。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进课堂活动,学校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也更注重德育教育。在孩子们德育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教育者是否思考过,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育人者是否更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或许,我们可以收下家长与孩子的祝福,而不应是礼物。
应该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浅薄的。无论任何时候,精神都是战胜一切困难最强有力的动力,而一旦在精神的世界中渗透了物质,精神将会变得空洞而无力。在物质的诱惑下,教师很自然的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偏差,教育也不可能更好地面向全体,最终导致人为的顾此失彼,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己不正何以正人”,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我们将以什么面目面对孩子、面对家长、面对教育。这不能不让我们所重视。 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时候,教育的本身已经伴随教师个人的情感于其中。教师对所爱的孩子在教育的引导上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尽心,教师所喜欢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一定比其他孩子要多。如果,在这份情感中再加以物质的因素,那教育就已经变质。试想,以孩子幼年纯净的心灵之土,怎堪忍受得了污浊的侵蚀。如果教师以收到礼物的多少来衡量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那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可以在教育中鼓励孩子,却不能在教育中让孩子们看到教师因利益而出现的教育偏差,我们不能人为地让孩子失去公平学习的机会,而抹杀了幼小心灵中对真理的辨别。因为教师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任何不当的教育行为都可能给某些学生在心灵上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古人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古至今,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道理和解答疑难的责任。因为教育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发展到了今时今日,教师所肩负的教育重任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等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很喜欢蒙台梭利的这句话:“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这与我们现今的教育目的是相吻合的。教师作为教育者,能让自己的理想在一片芳草地上驰骋,在众多白纸上书写自己的人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是孩子们走出家门所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在他们纯洁的世界中,学校教育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育一旦沾染上了利益,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或许,教师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教育时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自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起,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教育。从中不难看出,国家为提高全民素质,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现在,在某些贫困地区,政府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还实行了免费午餐,这种做法应该温暖了不少百姓的心。
可是,在义务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又出现了与其相应的其他矛盾。在城市里,义务教育的普及造成了孩子读书必须按居住地就近入学。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本地最好的学校读书,受地域限制,很多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找熟人、送礼、拉关系,也要让孩子进个好学校。一个城市如果做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均衡,就会出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局面,所有的好学校都人满为患,教育质量差的学校无人问津。在差学校读书的都是找不到关系的一般老百姓家庭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在某些教育质量好的学校,一种攀比之风正呈上升趋势。孩子会比谁的父母官大,谁家里的财富多,谁家开的汽车高档。也正是这些有条件的家长,既花了钱进学校,就更不在乎给教师送礼。就我所知道的,现在家长送礼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而教师也顺从了家长的愿望,谁给的利多,就对谁更好。 想想古人留下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古训。难道教育工作者就不能从中感悟到教师的责任吗?那些教育质量差的学校教师好像也并没从中感受到该有的压力。从我工作至今,一直都在教育战线的基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教育利弊,即便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也会有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哪怕在名声最不好的学校里,同样有认真负责的好教师。而那些渴望进示范学校的家长们,却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这一点的。
时常会想起爱因斯坦的名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 社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自己的灵魂都不高尚,又如何去塑造高尚的灵魂。其实谁都明白,教师也是普通的人而非神,也一样有着人性的弱点。或许,人们都是在逆境中求进取,在安逸思奢靡。社会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心态,也改变了一些教师的追求。那小小的三尺讲台,曾谱写了人类多少亮丽的诗篇。所有名人之所以成名都离不开教师,所有人的成长也都源自于教师的教育。可以说,教师是一切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他们就会发出什么样的嫩芽。既为师,就应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境界等同于一般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至有辱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礼让与尊重。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在9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今年9月和10月,要在两个省份率先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试点,“严把教师入口关”。现在,国家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说明一些师德师风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对将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可喜之举。
应该说,在教育战线上,大多数教师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在乡村工作的教师,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只有教育、只有孩子,而无其他。我们在城市中生活的教育者或许并不知道,同样身为教师,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多少教师还在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清贫生活。每每想起今年5月,我随广西爱心大本营的志愿者到百色高龙乡那念小学慰问时的情景,心中还会隐隐作痛。在那个边远落后山区的小学里,我亲眼看到,整个小学,连校长在内共有五名教师,每名教师不仅要兼任不同年级的几门课程,还要负责所有孩子的衣食住行。所有的工作,不可谓不辛苦。在那个人人都贫穷的地方,他们从没有得到过家长的任何东西,甚至还在必要时自己掏钱补贴孩子,他们图什么,不就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吗?职责所在,一切都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或许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最好体现。不可否认,在那些穷乡僻壤之地,多少辛勤的教师正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多少教育工作者为了教育事业燃尽生命的最后一滴红烛。还多更多我们没看到的,生活在落后地区的教师,正将自己的汗水洒向山村孩子,为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理想而努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息息相关,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向来都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写这样的文章,我的心情并不好受,我不知道自己该是喜或悲。我们不能否认,教师是众多行业中最辛苦也是最清贫的职业。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权利亵渎自己的灵魂,更没有权利给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染上污点。我们应该看到,教师的工作圣神且伟大,当我们桃李满天下之时,那份收获却是任何一个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用辛勤的汗水所培育出的花朵一定是人间最动人、最美丽的。只是,在物质的世界里,何时才能还教育一方净地?
——对那些在贫困地区中默默耕耘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全文完-
▷ 进入千古柔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