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厚古薄今的人总是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抱怨民风不如古人淳朴,官风不如古人正派,更有一些人权活动家信口雌黄说现在的人权状况远不如古人。对此,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社会在进步,一直朝好的方面发展。下面举古今两个小事例,或许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有这样的文字:“是时(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引者注),彻尔布哈率兵欲复濠城,惮不敢进,惟日掠良民为盗以邀赏,民皆恟惧----(皇觉)寺僧皆逃散,元璋亦出避兵,不知所向”。以良民为盗寇估计是那是的一种常态行为,以至于把后来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弄得“不知所向”了。
前不久本朝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故事,一个智障人被弄进监狱,顶替别人做了几年大牢,罪名是抢劫罪。智障也会做出这样高难度动作,真亏官员们想得出。他在坐牢期间,不但名字换了,年龄也一下子提高了17岁。放出去不久,这件事情刚在网上爆出,这个智障者也“不知所向”了。
这两个故事虽然有点类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作者要阐述的主题。元人用智力正常的“良民”做替死鬼,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而我们今天只是用智力不正常的人去顶替,可见对顶替这样的做法还是有所顾忌的,说明对正常人还是尊重的,同时说明我们正常人的生存环境还是良性的,维系这个好的环境的政策还是健全的。从另一个方面讲,智障者由于没有思辨能力,即使受点委屈,也不会对心灵产生不可弥合的创伤的,当权者在操作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能够考虑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颇有点人性。
或许有人说,顶替还是顶替,只不过把常人换成了呆子,如果是进步,也只是小小的一步。对!就是这一点小进步,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正如我们经常在公共厕所的墙壁上会看到的“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由此应该看到当权者对人格尊重,对普通常人人权敬畏的潜在内涵,只要我们世代坚持向前走,哪怕每次挪动半步一步,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这两个故事还说明了,不但现在的人权状况比古代有了进步,文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国民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高,面对顶替,连呆子也学会了逃跑,能像朱皇帝那样“不知所向”了,尽管是事后的,来得有点迟。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