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妇女,她们都是热心人,很愿意为青年男女介绍对象,当然都是业余的,否则,就该被称为“媒婆”了,正是有了这些热心人,世上才少了“旷夫怨女”。据她们讲,男的比较好找,而女的好像过剩,不明白其中原由,这些“剩女”难道嫁不出去?有道是:“女儿大了不中留,留来留去是个愁。”这剩女多了就成了社会问题,可也有不愁的,人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皇帝的女儿被称之为“公主”,公主也被称之“金枝玉叶”,这金枝玉叶当然是稀罕东西,而且金贵。“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出现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也称“君主”。公主出嫁被称之为“下嫁”,“下嫁”的意思就是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也特指帝王的女儿出嫁。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有阴就有阳,有长就有短;有上就有下,既然有下嫁一词,反过来说,是不是娶了公主的男子也应该称之为“上娶”?只可惜这词汇没出处,不被大众认可。只有下嫁一说就未免失衡,这就叫阴阳失调,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阴盛阳衰”,失去平衡就会带来问题,现在“剩女”多,原因就是失衡,失衡可是大问题,要解决可得大学问,还是由专家去解决吧。
孙中山与宋庆龄是一九一五年结婚,很早以前听老人讲,当年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当时的报纸报道说:“宋庆龄下嫁孙中山”。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虽说后来又流亡到日本,但仍是中国人民的国父,宋庆龄嫁给孙中山,虽说年龄有点差距,但怎么也不能说是“下嫁”,当时的报纸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含的什么意思,没看到原文,不好妄下结论。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下嫁”含义就得改写了,我们现在没法看到当时的报纸,也没有条件去查阅,只能听片言只语;道听途说个中原由也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国家,皇室是独一无二的,之所以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而且情况各异。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卫青,最初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姐姐卫子夫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和家奴大概是同样身份。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家做客,歌女们献歌献舞,卫子夫也献歌,平阳公主家众多美女中,汉武帝独独喜欢卫子夫,并被接到宫里,后来有了儿子,被封为皇后。卫青被汉武帝破格提拔,卫青也确是将才,带兵七次出击匈奴,连连报捷,被授予大将军,封长平侯,大将军是军队最高指挥官,相当现在国防部长。《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这段话的意思是,平阳公主守寡在家,和左右商量长安城中的公爵列侯,看谁可以嫁给他。左右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公主笑了;他是我家出来的,经常骑马跟随我出入,怎么可以做我的丈夫。左右说卫青的姐姐是当今皇后,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岁数都很小,在襁褓中),富贵振动天下,没比他更合适的了,于是和皇后卫子夫说了,告知汉武帝,汉武帝也非常同意,下了一道诏书,让卫青娶了平阳公主。家奴娶了主子,世间少有,这平阳公主嫁给从前的家奴,应该是典型的“下嫁”。平阳公主岁数比卫青大好几岁,卫青娶平阳公主不知是否情愿,史书没做说明,他原来有没有妻子?三个儿子是怎来的?没这方面的记载,也不得而知。因为汉武帝下了“诏”,这圣旨不执行,可不是闹着玩的。汉武帝把一个歌女封为皇后,也同意姐姐嫁给从前的家奴,这说明汉武帝是非常开通的,没有门第观念,两千年前的汉武帝值得现代门第观念的人好好学习,我们很多现代人的思想远不如几千年的古人。
东汉光武帝也为姐姐找看中的大臣,但没有强迫性的下诏,而是试探性的谈话,《资治通鉴》记载:“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颜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段记载的意思是,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光武帝就和湖阳公主讨论了现有的朝臣官员,看谁合适,来征求姐姐的意见,湖阳公主觉得大司空宋弘“威容德器”,所有大臣谁也比不了他英俊,可宋弘早有妻室,光武帝答应慢慢办这件事。光武帝召来宋弘,让姐姐坐在屏风后面听消息。光武帝对宋弘说:“谚语说:地位尊贵了就要换朋友,生活富裕了就要换妻子。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认真地回答:“臣听说:地位低贱时交的朋友,即使自己身份尊贵了也不应该忘记;贫穷时一起吃糠咽菜的妻子,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抛弃。”光武帝吃了软钉子,和湖阳公主说:事办不成了。这光武帝办事看来远不如他的老祖宗汉武帝,他就没想到只要下一道“诏书”,大臣们就得乖乖就范?
女皇武则天办事可比汉武帝和光武帝来得干脆、狠毒,《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让之孙攸暨,攸暨时为右卫中郎将,太后潜使人杀其妻而妻之。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武则天想让女儿太平公主嫁给自己的伯父士让的孙子攸暨,攸暨当时官位是右卫中郎将,武则天派人暗杀了攸暨的妻子,并把太平公主嫁给了攸暨。”这武则天也太黑了点,为了嫁自己的女儿,竟然暗杀人家妻子。史料没记载武则天长的什么样,我们想象武则天肯定是一位漂亮可人的女性,要不然也不会被唐太宗选为才女,并迷住唐高宗,只是表面这张漂亮的脸,内心却是狠毒的。不知武则天长的什么样子,可这段记载却描述了太平公主的样子:“公主方额广颐”。方额,就是宽额头;也就是说额头方正面颊宽广,这大概很美;《旧唐书》说:“公主丰硕”。也就是公主身材高挑,很丰满。高个丰满的女人是很迷人的,唐朝女人崇尚肥胖,据说杨贵妃就长得肥胖。有句成语“环肥燕瘦”;赵飞燕是汉朝,汉朝大概崇尚瘦,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大概就是苗条。太平公主长得很像武则天,有权术;性格也像武则天,武则天以为“类己”,武则天也应该是一位高个头,武则天对太平公主非常宠爱,常与她商谈国家机密。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大家的理解是皇帝家有钱、有势,天下无二,女儿不愁找不到婆家,可也有公主成为“老姑娘”的;《资治通鉴》记载:“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 萧淑妃当时与武则天争宠,并被武则天害死,萧淑妃所生的女儿义阳、宣城二公主,也因此获罪,被幽禁在掖庭,三十多岁还没出嫁。古时三十多岁没出嫁,实在是少有,更何况这是公主,想不到历史上公主们出嫁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内情。其实,公主们出嫁有时也是很凄惨,很多朝代皇子们上前线,用血肉之躯捍卫边疆,甚至英勇牺牲;而公主们也为边疆和平,被迫和番远嫁,用自己柔弱的躯体,为国家带来安宁,那场面也是很悲壮的。即便是有的公主悲壮出嫁,但却是风风光光、体面出嫁,而义阳、宣城二公主即使想出嫁,武则天不放口,谁敢要她们?!只能成为“老姑娘”。
在夫权社会,女人是从属品,没有经济来源,也就有了“嫁夫,嫁夫,穿衣吃饭”一说。现代女性经济是独立的,不靠丈夫养活自己,在出嫁问题上选择丈夫,也就免不了“挑三拣四”,唐朝女诗人杜秋娘就告诫人们;诗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是劝人要抓住时机,不要等时机错过而“空悲切”,我们现代的剩女们,你既没有汉武帝这样的兄弟,也没有武则天这样的母亲,终身大事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即便是有一个做皇帝的弟弟,也未必完全为所欲为,光武帝就没给姐姐湖阳公主办成事。选择配偶,不要选最好的,但要选最适合自己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要看中了,就得果断出手,自己胖点瘦点无关紧要,男人各有各的眼光,有喜欢胖的;也有喜欢瘦的。放下身价,抓住时机;该下嫁的也得下嫁,让心仪中的男子“上娶”,不也是一段美谈!错过时机,留在家里当“剩女”,可就怎一个“愁”字了得!
2011-7-6
-全文完-
▷ 进入鲁公青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