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干部?简言之,干部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去完成目标的人。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段官吏的根本标志。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干部?
首先,当干部就得爱学习。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学习观,明科学学习之责,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视为责任和使命,用学习提升决策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学界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显示,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表明,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身处信息时代,要想不落伍、不掉队,就要爱学习。
在学习上要端正学习态度。对此,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克服学习上的自满情绪,要树立新理念、开阔新视野。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不断更新,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就是今天的人才,现在掌握的知识不能保证适用于将来。在这种形势下,学习就要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切莫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和真谛。要有一种“攻书”精神,即毛泽东同志说的: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原料和食粮,更要咀嚼、消化和吸收其中的营养,这就要加强思考。只有常思考、常总结、常积累,学习才能常有收获、思想才能常有进步、工作才能常有创新,才能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其次,当干部就得善做事。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根据事情本身的轻重缓急,分出既重要又紧迫、重要而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几种类型来,并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有些干部在处理这些事情当中,往往因为某些事情对时间要求不太急,便一拖再拖,始终没时间去干,甚至越拖越糟,以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比如一些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使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就源于当初没搞好规划,意识到规划重要却没能及时纠正,到了非重新规划不可的地步时,其劳民伤财之严重不禁令人慨叹“早干什么去了”!又比如人才培养,等到人才断层断档、青黄不接时再去培养,事业早被耽误等等。
现在是一个“忙忙碌碌”的时代,作为干部,要尽可能地忙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干部善于做事,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就是“会忙”与“不会忙”的差别。会忙的人,常常头脑清醒,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对哪些事情该忙,哪些事情不该忙,什么时候可以忙,什么时候不能忙,忙到什么程度什么效果,心中有数。相反,那些不会忙的人,表面上整日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忙到点子上。在忙的问题上,要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尽可能把心思和精力多放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而不是“忙”在做表面文章上;多放在勤下基层,接触群众,摸实情、搞调研上,而不是“忙”于迎来送往。比如:今年从3月份开始,湖北全省上下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活动,真正是忙到点子上了,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所以,时刻保持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是每一个好干部善做事的行动表现。
再次,当干部就得在状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对于每一位干部来讲,理当“在其位、谋其政”,把工作当追求,有所坚守,有所舍弃,执著向往,乐此不疲。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心浮气躁,不扎扎实实地干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做官的思想越来越浓,做事的想法越来越淡。
干部的“在状态”,意味着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职务就意味着责任,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百姓的事,就会感到欣慰和满足;若是为官一任,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败业,就会感到羞耻和悔恨。
干部的“在状态”,是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严于自律、做好表率的表现。这是衡量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常常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追逐目标,金钱、美色等的诱惑也比较多,如果把持不住,对骄奢淫逸的生活顶礼膜拜,很容易走上歧途。作为干部要向焦裕禄、孔繁森、沈浩、郭明义、杨善洲等党的好干部学习,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心不贪、嘴不馋、手莫伸,洁身自好,时刻警醒。对待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尽心尽力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赢得人们的称赞与爱戴。
最后,当干部就得听批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名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因而也不可能不受批评。有错而能改,知耻而后勇,善莫大焉。当然,不是说听到的批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要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批评,要有良好的心态。批评往往是不中听的,但忠言逆耳利于行。清醒自觉的人必能勇敢面对,把批评当动力;虚怀若谷的人定会做到“闻过则喜”,把批评当爱护;只有糊涂固执、自以为是的人才会把批评当指责。
正确对待批评,要有积极的行动。一个人特别是干部,受到批评后能不能积极行动、改正错误,往往影响工作的成效与个人的进步。面对批评,奋发有为的人自然感到坐卧不安,从而抓紧改进、引以为戒;只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才会泰然处之、漠然置之。
时下,批评之风渐弱,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朋友同志之间鲜有批评,而多赞美、迎逢,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如果长期听不到批评,必然会增加犯错误的机会,影响工作和事业的健康发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总之,要想当一名普受人们欢迎的好干部,就要通过学习,提高修养、开阔胸襟,砥砺品行、完善人格,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思爱民之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 -
-全文完-
▷ 进入流云皓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