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全球通史》看世界大同陈国亮

发表于-2011年08月28日 早上9:18评论-6条

《全球通史》这本书长达近千页,洋洋洒洒110几万字的历史巨作,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还无数人以完整的人类历史轮廓,作者为斯塔夫里阿诺斯。

在这个日渐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俯瞰世界历史的需求逐日见长,《全球通史》的畅销也是在想象之内的。《全球通史》不像其他历史书籍分阶段、分地区、分领域等进行叙述,内容多为历史事件和历史材料。而此书则是以全球为写作对象,较全面的论述了人类发展史,我在这里说是“论述”,是因为作者不以材料的累加而成书,而是以言论的方式将世界串联为一幅幅清晰旖旎的剖面图,向时任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基本脉络和走向,而这在人类进程全球化之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从《全球通史》里可以读出,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这也是本书出世的客观条件。人类从各自的“小世界”走向“大世界”,并和其他“世界”的人们将融合的全球变小,便有了几千年的血雨腥风、文明旅程。

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影响或影响于周围世界的事物。随着一个区域文明影响“圈子”的扩大,遭受影响的事物数量和种类也会膨胀,包括其他也正在影响或影响于事物的“圈子”,虽然他们不一定喜欢被影响。其影响速度与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全球化有着被动因素存在的话,那么实现世界大同则是人类普遍的价值取向,因为一个地区人群的生存已经越来越难以和人类的其余部分分割开来了。

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结果是政治、经济,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领域融合的一体化,最终深化发展为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个概念,它注重的是表层状态,体现价值观和利益关系,允许其存在差异,重在同化一个大层面的发展取向,最终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而和平共处,而不是说其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等内容的相似或相同。一个大同的世界提倡一种包容性共存与发展,求同存异的进行合作,这也是我国当今大力倡导的一种模式,符合发展客观规律。

在当今世界快速一体化的今天,人类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合作力度快速加大,各国各地区各领域相互影响,一项变革快速波及全球,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无论何种发展模式和政治格局,任何一国发生变化其激起的涟漪都会影响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世界大同势在必得。

面对全球一体化后的世界大同阶段,《世界通史》的产生,既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也是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文化“跟步”,是昭示世界大同的一部文化大餐,唤起世人的全球观念和意识,激起一种更大整体利益的价值体系。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不能以之前各自发展而被局部化,而世人往往把其局域化看待,减缓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眼观世界,这在以前是很困难的,而在“地球村”的今天,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世界,也关注着世界,这是一种概念价值观的提升。世界大同要求世人深化这种意识,把人类的整体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要从家庭意识转变为社会意识,后转化为人类意识。这样,世界大同才能呈现出良好局面,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若说全球一体化是随着交通、通讯、科技,以及战争、贸易而促成的话,那么,世界大同就更突出技术、文化、政治、和平等几个领域。

技术作为知识进化的主体,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核心地位突出在人类的共同利益上面,引导深化各国的联系及合作方向。世界大同需要技术做基础,重点突破,共同利用。自从人类社会的发端开始,技术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1500年后,各自封闭的国家取得联系是建立技术基础之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及鸦片战争也是站在技术之上的,而今天的区域合作,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更是靠技术支撑的。

今后,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被深刻广泛的用来改善生态,注重人类生存的条件的改造,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化,世界组织的增多与完善,必然促使技术的传播,打开国度制约,站在全球高度应用技术。

当然,失去了竞争,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有着生存的危机感,才会带来无穷的发展驱动力,这可能来自地球的危机,也可能来自其它国家或民族的压力。技术的交流融合,以及大同,并不是说要消除这种压力,而是要在同一种目的,为实现同一种美好愿景的大同价值观,树立起一种公平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大繁荣,一个群体的文化会随着经济的拓展辐射到响应的领域和深度。相互借鉴和学习是各国长期实践的结果,其内容不但是技术,还包括文化、政治等,特别是这几年来,随着相互之间认识的深入,相互影响的力度之大,是前所史无前例的。像美国文化,就是融合了多个国家的文化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这些也都是文化融合辐射的结果。不久的将来,也就是世界大同时代,这些文化圈会越来越少,而范围愈来愈大,最终演变为“地球村文化”。

谈到文化,必然要考虑文明一词,世界大同时代,必然会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而考虑范围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名族,而是整个人类范围的文明建设。如今,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日趋脱轨,连同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均是国家利益占至首位,那种高度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荡然无存,未来的世界大同将以人类共同生存为重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所有人将获得平等的机遇,同台竞争,促进价值观的大同盛况。

一个新的说法是:我们将有一个越来越平坦的世界,但这也意味着一个麦当劳化、均质化、标准化的世界,将对文化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这种缩小差异的倾向也愈加需要人们起来捍卫各自文化的特殊性。用那句已被用滥的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历史,正被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书写着。

政治,在人类历史上,是最为复杂、最为沧桑的一种社会形态,建立在经济和文化形态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形态,是该国家一切形态或斗争、或和平演绎的结果,包括与外界的各种碰撞,有形和无形的。随着全球一体化,各国的政治形态正在之前碰撞借鉴中完善,并影响着世界的政治进程。如今,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间的发展合作日趋密切,各国民众也关注着其他国家的政治建设和发展,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干涉,想消除自身利益的不公平干预和破环,抵制强权政治,必须将不同政治制度和体系的国家或名族放在人类发展高度,建立一种平等和公平的框架,促进政治方面的世界大同。作为人类一份子,要客观冷静的看待各国的政治体制。《全球通史》作者,作为一位西方学者,能够勇敢地批判其所属的的社会,打破“西欧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而不会像我们诸多的历史粉饰家那样遮遮掩掩,粉饰太平,大叫“光明是事物的主要方面”、“应该多看光明面”!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对各国的政治发展,以及人类的包容性政治共存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世界政治一体化必然要落后于经济一体化和技术一体化等领域,但这恰好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和互相影响。但政治一体化是最难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这不仅仅是民众意识和经济发展程度问题,而是人类历史以来各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主流,这就需要人类共同努力,在发展中找出路、寻办法,循序渐进以取得实效。

欲通过以上因素更好的促进全球一体化,实现世界大同,反过来更好的促进全球各方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上,那就是和平。

战争,在一定时代和程度上,可以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唤醒各民族的危机意识,历练人类各方面品性。但这不是人类发展的应有内容,而是各种利益分配不均或生存危机造成的极端行动,历来以地域分布和利益群体而考虑一切得失的各国、各集团实体,常为局部利益以战争形式化解或解决内部矛盾,取得响应利益。一直以来,为了自国国民的利益,倾向于忽视别国的利益与国民,在国家的基础上决断和平与战争问题,缺乏全球意识,这样成全一部分人生存而牺牲一部分人利益的做法,不适合人类发展轨迹,必将在人类进步、反省中铸造和平。

我国一直崇尚和平,和平崛起,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也是将来人类的一个共同意识。

和平,一个人类最喜爱的字眼的字眼之一,不因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而破坏和平,在和平中取得合作发展,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应该是整个人类进程的核心。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陈国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从《全球通史》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趋势,我们都同属于一个地球,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文章评论共[6]个
静月清荷-评论

(:012)感谢赐玉。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0:34

陈国亮-回复嘿嘿,姐来了,弟用心迎接,午安! 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0:36

四大名捕-评论

再来欣赏好文!问好朋友!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1:11

陈国亮-回复谢谢十四哥,以后携手并进! 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1:22

何音-评论

国亮的文字很厚重,功底很深厚,学习了,祝好!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1:28

陈国亮-回复谢谢二哥的到来,喝茶! at:2011年08月28日 上午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