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一般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属性或使用价值与他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样,人生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既作为个体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存在,因此人生价值包含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它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判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关键是看他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的多少,看个人对社会承担了多少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职务高低、工作性质不同都不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个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它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人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人的价值的物质方面,体现为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人的价值的精神方面,体现为人的尊严、人格、自信和信仰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超越一切,甚至物欲横流的社会秉性早已侵蚀进昔日的象牙塔。上世纪80年代,在大学里人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多数人讨论的是萨特、是尼采,是海德格尔,是国家的前途,是人性的复苏,是人文的走向。可如今,曾经“白衣飘飘”的校园充斥着金钱至上论,为了金钱可以不计一切代价,甚至于“笑贫不笑娼”。虽然这只是一部分思潮,但这部分思潮的影响却是广泛性的,因为预示着价值观变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变了,理想主义被拜金主义所代替。
前不久,我在《南方工报》网事周刊上看到一则消息,“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当然,这位董教授也因此言而“名声远扬”了。
我搜索了一下,董藩的百度名片,显示:他是青年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民革中央委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及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大、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总裁班兼职教授。
原来是一位与房地产有关系的“名人”,其“房地产”身份也很让人诟病,很多网友都说,原来是搞房地产的人说的话那就难怪了。如果没有“房地产”这个标签,这个事情也许没有现在这么火爆。对于“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名人名言”,任志强等地产界知名人士多表示理解。任志强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而北京大学的黄益平、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广志等教授则表示反对。黄益平说:“非常不赞成。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么?”曾任华东师大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则说:“当看到董先生这段微博,方知不同的导师有如此不同的价值观。”
对此,凤凰网曾作出调查显示,七成网友不赞同董藩教授“4000万”的言论,而在6日下午,董藩也通过网络发表声明称,“4000万”的言辞仅仅是在激励学生进步。不管如何辨解,这位从事房地产问题研究的教授显然是一位物质主义者,金钱多寡在他这里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即人生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
既然是高校的教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董教授的“4000万”的言辞很真实,也很刺眼。细品此话,“传道授业解惑”之师道有些变味了。
“4000万”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是因为董教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语。在无数研究生愁于就业、无数毕业生苦于生计的今天,此言不犯众怒才怪。追求财富是应该的,但只用财产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就要挨骂。学生钱挣得不多,就被老师否定,这无论放在任何年代都是错误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不知董教授是否已忘记?天安门广场的孔子青铜雕像,董教授见之时有何感悟?作为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不应该只培养自己先富的弟子,起码应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文情怀。
道德的血液如果能从教师的身上更多地流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明天就会更有希望。众所周知的西安一位学音乐的大学生药家鑫为什么会杀害手无寸铁的农妇?并且他的一位师妹也附和说:“谁让她记车牌来着?要是我,我也捅。”人性的光辉在这一瞬间跌落尘埃,是社会基本价值体系的跌落,是谁在影响大学生的判断?是社会不断释放的钱权至上的地位评价体系,是一些教授对于金钱的不懈追求和对于权力的阿谀奉承、摇尾乞怜。
今天,不少知名教授忙于四处兼职,忙于拿课题、拿经费,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弟子们。在忙于“钱”途教育学生时,不要忽视道德,人格的评判。要让那些作出过社会贡献的人都得到社会的尊重,判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仅仅靠权钱,也可以依靠他的人格、贡献和精神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评价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什么贡献。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把他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大小作为惟一尺度,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要以转化为物质贡献,这是因为,先进的事迹、高尚的情操能够教育和激励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质贡献。在物质与精神贡献中,有的表现为重大的发明创造,有的表现为惊人的英雄壮举,而大量的则表现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奉献。
因此,时代真正呼唤的是那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热爱本职工作,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的有志学生。并非是以人生40岁时,“4000万”的身价(家)来衡量成功与否。金钱岂能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2011年5月22日
-全文完-
▷ 进入流云皓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