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四季之一,是庄稼成熟的季节。据资料记载: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迄今为止经历了约4600个春秋。中国人的生活史就是春播秋收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每个事件都有其因果,古代学者认为事件的因都是人为的,相当于农夫的春播,而事件的果自然就相当于秋天的收获物了。所以,中国的史册可以命名为“《春秋》”。
说到秋,自然会想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可见他的豪情壮志。想那在瑟瑟秋风的季节里,唯有菊花在寒风里傲霜而开,正如那些历代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不惧*暴,不畏权贵,一腔热血写春秋,留取丹心照汗青。且不说成败如何,是非曲直,单凭那为理想,为真理而拼搏的精神,足以令世人敬仰与歌颂。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道: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宏伟胸襟和气魄。他为中国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所立的丰功伟绩是盖世无双的,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随着一场又一场秋雨的来临,秋天渐渐地寒冷起来。此时,窗外的雨正顺着房檐和那万物滴落下来,天苍苍,地茫茫,蒙胧地掩映着村庄,使人感到秋高气爽,心高致远,一片宁静。大自然的灵气,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春华秋实,秋盛秋衰,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或赞叹,或悲鸣,难写一段相思愁,难述一段离别恨。只怨鸳鸯不成双,空断肠!
人的思维是极其丰富的,感情也是极其微妙的。有的稍纵即逝,有的一生一世刻骨铭心。真可谓啼笑皆非。这便是人与人不同,因各自的品性和所处的环境而改变。一母生九子,九子都不一。何况其它。最终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而推断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生对的起父母姊妹,死对的起丈夫(妻子)和孩子。北宋学者周敦颐在他的一篇议论散文《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了莲的高贵品质。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世界就是这种矛盾存在的事物,所以,会有那许多的爱恨情仇欲罢不能。但最终理智会超越情感,因此而留下千古爱情佳话。
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感情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是有悖人伦的情感,只要是真心实意,同样受到尊重而不是鄙视。”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选自《左传》)我们常常慨叹人生苦短,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的光阴,或轰轰烈烈,或默默无闻,无论顶天立地干一番大事业,抑或是平淡度日,但不能苟且偷生,只要做好你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同样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青睐。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选自《三国演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在当今社会里,受学潮之风的影响,诸多的在校大学生而不去上学,纷纷走向社会,对社会、对自身同样是一个新的考验;自改革开放实行以来,知识分子纷纷下海经商。确实创造了许多的财富,但关健一条: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曾为你领航的人。
中国有句老话:“少而戒色,中年戒斗,老而戒贪”。是人的一生三个不同阶段所要恪守的信条,若违背必将受到惩罚。
追溯我央央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数风流人物尽看今朝。毛泽东主[xi]在他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伟人的预言在此后的二十四年,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得以实现。
此时,窗外的雨忽儿咆哮起来,寒秋一步一步地渐渐逼近。或许是因多雨的缘故,秋天总是使人缠绵悱恻,充满遐想,思乡,思亲人,思故友。
自年少时代我就喜欢“莲”,其初我把“莲”画在自己作业本子的封面上,一直保存着,日子久了,便珍藏于心了,并一直把它视作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要学“莲”的高洁、典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我与生俱来,不卑不亢,与世无争,我行我素,只落得春秋安泰。
-全文完-
▷ 进入曲径幽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