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满怀深情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青年当以怎样的胸怀和气度、怎样的实践和操守来搏风击浪、浪遏飞舟呢?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说法:喏,当以自立、情意、信仰贯穿之。无他,乃青年之三种境界也。
境界一:做一个能自立的人。老夫子云:“三十而立。”然而,随着“啃老”一族的兴起和壮大,让“有老啃光荣,无老啃窝囊”的心态和“啃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象占据了一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让风华正茂的青年失却了独立的勇气和奋斗的锐气。很难想象,一个经济、生活、心理都不能自立的人,会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道路上有所作为。青年,就应直面困难,勇于挑战,在奋发进取、自强不息中开始定位人生的坐标。创新创业,放飞激情,当从自立开始。
境界二:做一个有情意的人。曾几何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固有的精神特质,让和谐、温馨之风劲吹,抒写了美好精神家园的动人篇章。耐人寻味的是,近些年来,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走红为发端,拾荒者乘公交行李被抛、孕妇被逐公交路边产婴等冷漠新闻不时见诸网络报端,甚至连“常回家看看”也成为稀缺资源要列入规范中考核才行,而彭宇、许云鹤等的“好人劫”,更让人感叹“情意”两字好辛苦。显然,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里,构筑诚信、友爱、互利的情意之“场”,青年应当仁不让——就在一次问候、一次伸手、一次捐助、一次家常、一次让座的点滴里,“一枝一叶总关情”。
境界三: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作为非物质力量,信仰往往能够转化成谋事干事成事的强大动力。正是有了它,才让我们的党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介于此,在政治教科书上,才把信仰当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而某些虎视眈眈的势力所鼓吹的“演变”,就寄希望于信仰垮掉的一代。在政治代承愈益显示其迫切性、必要性的时候,青年秉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信心,兼容并蓄,为国家、民族等“大义”自觉奋斗,就成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觉悟和责任。
由小我至大我,青年的三种境界让我们的明天妖娆多姿。
-全文完-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