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赫图阿拉
怀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崇拜还有那份神秘的情结,我有幸随团区委组织的参观团来到了――赫图阿拉古城。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赫图阿拉城不仅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更因这里孕育了坚贞不屈的女真部落――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而享誉神州。
主要建筑有塔克世故居、汗宫大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八旗衙门、启运书院、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及遗址等。
塔克世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整个建筑体现满族民居的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出在地面上”。1559年一个弱小的生命出生在口袋房的正房里面,他一样的守望着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他一样被装在摇车里吊起来,但又有谁能料想到他竟然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一代枭雄。不知那努尔哈赤小的时候,会否骑到仆人的肩上去掏啁啾的小燕儿来玩、光着屁股玩泥玩水,也不知何时生了反骨起了反心, 终于让后世十一位子孙在南北平原纵横驰骋起来。是塔克世故居造就了他吗?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他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治理国政,研究军机,为进军辽沈统一东北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在这里他亲手执导了萨尔浒之战,历时5天,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让明军再无起死回生之力。据说十二位满清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个个刻苦学习,人人勤于朝政,是不是从汗王这里一路传承和发扬?这些已被历史尘封的宝座、龙书案,莲花蜡台、熏炉和香亭在这里只变成了陈设,遥想当年,是它们见证了汗王爷的智慧与豪情。
汗王井位于内城中部,井深丈余,井水充盈,清澈见底,严冬不封,酷暑清凉。被誉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汗王井。眼下井帮都变成了老而黑的方木,而当年由努尔哈赤亲选,一潭井水幽深难测,沉淀着一个民族的豪情壮志。几百年来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满族儿女,养得一个个英雄挺拔鲜活水灵。难怪一个马背上弱小的民族能纵横驰骋,把八旗插遍大江南北。直到现在,那井里的水还充盈着,探头看去,井里另有一个天。
老城的太阳似乎和四百多年前没什么两样,还是那样炙烤着大地,七月的骄阳似乎把老城笼罩得格外的孤单寂寞。古老的城墙和那些老树昏鸦以及那古老的建筑伫立依然。头顶上的昏鸦从碧朗的天际飞过,似否注意到了立在各家院子里的索罗杆,那里有汗王爷命令各家盛放的五谷,只为那乌鸦在400多年前保护了从明朝总兵李成梁那里逃跑的汗王爷。救命之恩,该不会忘记。穿越时光的遂道我能感受到老城上空的那一片杀气、那一份不平静,能把我带回到四百多年前的古战场。现在的老城是一片宁静的,空城里飘浮着往昔的记忆。阳光下,掌故已经苍白,不变的是历史的的积淀。脚下的这块土地是何等神秘?是土地因为他而不同寻常还是因为有了他才有这块不同寻常的土地?满族历史文化长廊似乎在诉说着一切:满族的渊源,女真各部统一,努尔哈赤崛起,大清帝国建立,清军入关,统一全国,清王朝的灭亡。长廊展示了努尔哈赤一生中的丰功伟绩和满族发展的恢宏历史画卷。
不经意间夕阳的余辉已映照着重檐攒尖式的屋顶,我一路走,一路看,不只是想一睹为快,而是想感受历史的尘烟是怎样的撞击霄汉。古老的城墙,口袋屋,万字炕,在现实的生活中似乎还能找到影子,这也许就是传承吧。历史不需要去重复,我们却需要传承和发扬一些遗风遗骨:汗王爷骨子里的坚贞韧忍,铁血豪情,聪明才智,乃至整个满清王朝的至高无尚的品质和尊严。
满清王朝走远了,再见了,赫图阿拉!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任岁月浩浩汤汤,而你永远都是我们不能能忘却的怀念。其实今天的我们也一如你们的从前,正孜孜以求书写着昨天的历史……
愿你能象我们一样的好!
-全文完-
▷ 进入清风弄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