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有话说》——“茅盾文学奖”的闹剧
登场人物——主持人:笑笑小姐 嘉宾:四大名捕
笑笑小姐: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5部获奖作品,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奖。票数最高的《你在高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名捕怎么看待此事?
四大名捕:作为中国最高的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已经逐步失去了它的权威性,那笼罩在文学上面的神圣光环也正在褪色,人们对它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也产生了怀疑。你看看历届的获奖作品有多少人在读?其实“茅奖”对某些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炒作,起码能使某些不大知名的作品和作者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一个奖项,对某些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所谓名利双收是也!作为读者但要明白一点,并不是获得了“茅奖”的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没有获奖的就不一定不是好作品。比如就有人提到了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由于人物高度政治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受到了某位领袖的高度赞扬,所以获得了“茅奖”,但当今来看,这个作品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只不过是一部披着历史外衣的“红色经典”而已。从《李自成》的获奖就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中国最高文学奖”的“运作”过程,这还能令人信服吗?
笑笑小姐:茅奖结果公布后,新浪微博启动“在五部获奖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部”投票活动。截至发稿时,有560多人参与投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以360多票遥遥领先,这一结果与茅奖结果相反——《一句顶一万句》在五部获奖作品中票数最低。其他四部作品票数比较平均,皆在100票以下。名捕。
四大名捕:民意的测试结果与官方(评委)的结果刚刚相反,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评选不公,不是以作品来论高低,而是以作者的身份来论高低。在这5为获奖者里,有三位都是作家协会的主[xi]或者副主[xi]:张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xi];刘醒龙,现任武汉市文联副主[xi],《芳草》文学杂志总编辑,湖北省作协副主[xi];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副主[xi]。另两位没担任什么职位,一个是莫言一个是刘震云,而恰恰是刘震云的得票在这“五人帮”里是最低的,但在民意测试中确是最高,这就给了这次“茅奖”的评委一记响亮的耳光。其实历届的各种评奖,大都离不了“官本位”的思维,这些奖都是给各级官员评的,前年的“鲁迅文学奖”不是颁给了武汉的官员——“羊羔体诗人”车延高吗?
笑笑小姐:茅盾文学奖成了“官场文学奖”了。
四大名捕:不光是“茅盾文学奖”成了“官场文学奖”,中国所有的文学奖都差不多是这样,以“官本位”思维来决定作品的获奖与否。因为在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办什么是都离不开“官本位”,离开了它,你就休想在那个圈子里混了。
笑笑小姐:刘醒龙说:“上一届茅奖揭晓之夜,正好在济南开会。深夜,孟繁华拉我到外面喝酒,对我讲了一番可称为醍醐灌顶的话,我才下决心写《天行者》的。”名捕。
四大名捕:著名评论家孟繁华对他讲了一番“醍醐灌顶”的话,刘醒龙才写出了这部《天行者》。这些“醍醐灌顶”的话无非就是怎么样写才能符合这个“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标准,这样为获奖而刻意的写作写出来的作品会有多大的价值?陈忠实的《白鹿原》几次都与“茅奖”擦肩而过,后来有人提醒陈忠实,当然也是一些“醍醐灌顶”的话,陈忠实就照着这些标准对原作进行了修改,果然,修改后的《白鹿原》就获得了“茅奖”。
笑笑小姐:为获奖而写作的作品怎么会好呢?
四大名捕: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逢迎某些人制定的“标准”而写作,为了获奖而写作,这种作品虽然暂时性获得了这种奖项,但一定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最终也会被读者所淘汰。
笑笑小姐:获奖结果公布后,票数最高的《你在高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程永新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发布微博说,“张炜(《你在高原》)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本届茅奖评委盛子潮回复说:“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五部(该书共10册),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结果公布后,程永新再度质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却得到58票(评委共61人)。”名捕。
四大名捕:这当然是一个很滑稽的事情,获得本届“茅奖”第一名的《你在高原》竟然是一部除了本书的责编外没有一个人读完了的作品,你说可笑不可笑?既然还没有读完,你怎么知道它写得好不好?既然不知道它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还能评为“茅奖”,并且还是得票第一名?评委盛子潮的回复更加露了馅,在61个评委里,有58个投了票,说只有十几个评委是通读了这部作品的,那没有通读的四十来个评委怎么也投了票?起码来说这没有通读的四十几个评委是绝对不称职的,让这些不称职的评委来参加评选,所以这个评选结果也是不公正的。
笑笑小姐:评委麦家表示,没有读完去投票的确不严肃,但他读完了。“《你在高原》进入前20之前,我看了6册。进了20之后,我觉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责任,所以咬着牙用一天半的时间把它读完了。” 名捕。
四大名捕:麦家的所谓“读完了”其实也是“没读完”的意思,《你在高原》这部书共有10册,他看了6册,后4册是“咬着牙”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读完了的,这读书速度也太神奇了吧?那么厚的4册书,就是一页页翻也不止一天半的时间吧?除非他是神仙,要不他就根本没有读,只是翻了翻而已。为什么要“咬着牙”去读?是不是读不下去硬着头皮去读?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证明自己是“读完了”的。
笑笑小姐:雷达同时也表示,张炜扎扎实实创作多年,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也使得他人气很旺。 名捕。
四大名捕:原来如此,这个评奖不是靠作品的实力,是靠“印象”来评选的。这个“印象”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好把握,跟你关系好,也可以说是“好印象”,你是领导,也可以说是“好印象”,这就是本届“茅奖”隐藏的猫腻。
笑笑小姐: 本届茅奖第一次采取实名制投票。评委周大新和雷达都表示在评选过程中有压力和顾虑。周大新说:“参选的作家、评委大家都认识,但你只能在其中选五部,而且这些作品之间究竟差多少你很难讲,所以选择很困难。”名捕。
四大名捕:“采取实名制投票”也是此次“茅奖”评选不公的一个根本原因,大部分是作协的官员,都是一些老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投谁票不投谁票都是很为难的事情,宁可得罪名家也不可得罪领导,这也是这些评委的心思,所以这个评选没有实际意义,完全是一种“官本位”的闹剧。
笑笑小姐:麦家解释说,依照他的经验,每届茅奖都会有一部主旋律作品。“《麦河》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是讲新农村建设的,非常贴近社会现实。所以,我把票投给了它。”名捕。
四大名捕:这个评选不是就作品论作品,而是在“揣摩圣意”,因为每届“茅奖”都会有一部主旋律的作品,所以只要是“主旋律”的作品就给投票,管他是好是坏!试想,这种评选有意思吗?
笑笑小姐: 周大新没有给毕飞宇的《推拿》投票,而是投给了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推拿》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但名额有限。名捕。
四大名捕:评选还是有“名额”限制的,就是早有规定只能给谁谁谁投几票,或者是不能给谁谁谁投票。谁获奖谁不获奖其实早就预定好了,早就“暗箱操作”好了,评选只是走走过场,真为“茅盾文学奖”感到悲哀啊!也为中国的文学感到悲哀!
笑笑小姐:要获奖,也必须具有人际关系,特别是来自上层的关系。具有人际关系,你的作品才可能摆在评委面前,然后才可能被评。因为是主[xi],所以关注度必然更高一些。那种关起门来写,写完都出版不了的作品,是不可能进入评奖视野的。当然这还不够,还必须被力挺,没有关系,谁挺你?特别是当今文学已经失去了客观标准,作为评委,估计也自我怀疑:我所坚持的是对还是错?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遵循另一个标准:选人。选作品变成了选人,选我喜欢的人,选跟我有关系的人,选可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人,至少是熟人。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本届没有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我跟你阿猫阿狗都不认识,干吗选你?名捕。
四大名捕:这才是关键所在,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要想获奖是不可能的,甚至连你的作品都不能摆在评委的面前,就更别谈什么获奖了。文学评选变成了“选人”,选我喜欢的人,选跟我有关系的人,选可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人。有了这种“潜规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本届“茅奖”里那么多作协的主[xi]与副主[xi]获了奖,并且得票最高的《你在高原》竟然是没有一个评委完全通读完了的作品。“茅盾文学奖”真的是太“矛盾”了!去死吧,狗日的“茅盾文学奖”!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