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古兰驿站野鹤孤云

发表于-2011年08月22日 下午6:02评论-5条

笔者所写的地方,不仅有名,且负盛名。她就是——东莲花村,坐落在有“红河源头第一镇”美称的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坝子中央,村庄始建于明代中叶,环境优美,风貌保存完整,伊斯兰风情浓郁,马帮文化深厚。该村相继被评为县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叙述方便,故谓之“古兰驿站”。是为序。

数百年前,他们从遥远的地方出发,在南国的山坳里驻足,转身又向更遥远的山水追寻,以心中对《古兰经》的诠释,抒写着精彩的人生。于是,山坳的驻足地,成为迁徙历程中一个难以忘怀的驿站。

(1)马帮之物怀想

创造是艰辛的,追求不改。

保存下来的迄今看来是古董的马帮之物,整齐的陈列室内。马匹脖上的铜铃、铁色幽幽的马鞍,深黑的竹篮,渗油的绳索,那是马队千里出行的见证,从中原伏起异域所需的商品,转站这里,小憩一晚,向遥远异地出行。马帮人身穿的麂皮做成的厚实精美的外衣,是富足的象征,也是御寒保暖的天然行装。于是,慢慢前行在人烟稀少的山中穿越,星光长夜在寂寥溪涧休整。拣几根枯枝点燃起火苗,那黑色的锅里烧沸的清泉,吃着行囊中变硬的干粮,便是睡觉前填饱肚子的滋养心身的美餐。

祈求这样的穿行,别遇上凶猛的虎狼,也别遭遇异地瘴气的袭击。但谁能意料,往往成为梦中的幻觉。猛虎还是从茂密的森林深处,发出一声旷世的长啸,可怜的马匹还是无奈跪下前脚,流出无助的泪水,等待猛虎凶残的暴食……有时机智的马帮人扣响猎枪,同伴扬起长刀,抡起梭镖,与猛虎进行一场决战,往往这些强悍的野兽,不甘心失掉来之不易的快餐,于是鏖战持续很久,马帮人还是有血迹斑斑,身带残疾,记录了惊险的片段。

有时天地间不知道淤积了什么瘴气,随着风,随着雨,不经意间闯入,不可能不呼吸,不可能不淋体,体弱者于是躺倒在没有亲人团聚的山林泥滩前,含泪思念着家乡,抬起无力的手,曲指间让满腹的心事做最后的交代。白骨遵循经意,简单处理,回归钟爱的大地的怀里,无声的安息,长眠在遥远的异地。

生还的马帮人,继续前行,忍痛坚守着不改的追求。在苍老的大地上延绵的小道间,石基上深深的蹄印,依稀可寻,那是马帮人对炽热钟爱的行当刻录的不朽的轨迹。

(2)四合院的天空

驻足的那山坳里的地方,一年四季,每一个黎明,每一个傍晚,不论烈日似火的午间,还是细雨朦胧的午后,那空旷的苍穹间,传扬一曲百年不变的苍老激扬的经文唱词,震撼着人心,激励着斗志,振奋着精神,引导着言行,随悠长的时光,昭示着一个民族的信念,矢志不变的追求。

主人随岁月的流逝定居海外,主人留下的驿站定格为今天慕名醉目的老院。可以想象就是在这个精致的院落,穿行在清凉的大青石铺成的院子里,可以享受四季清凉的风,可以享受四季飞流的云,可以享受一杯清茶润心的惬意,可以享受餐饱闲坐的悠然。那漂泊异地的艰辛消之脑后,那苦心经营的烦恼弃之身外。

慢慢地独步楼上的回廊,洁净的卧室,灯光柔和;飘逸油香的食品,带来幸福。还有那走廊深处的画图,寄托着对山水的眷恋,也许目睹时,撩起心中的记忆,把神往的世界逗留这里,不也是与山水同在的浓缩?轻轻抚摸,仿佛心海掀起无形的浪花,增添一幅人生闪光的历程与岁月诗画的崭新蓝图。

就是这座别具一格的角楼,虽然高居四合院的一角,出入始终有别,那是主人深思熟虑,经营未来,天机不可泄露的密室,同时也是每一次远行归来时,积聚财富、清理款项的最实在的保险楼。担任此重任的人物,当是主人彻底信任的同僚。因为这个人还肩负更繁重的任务,务必在聚财楼的顶部房间里,时刻观望大院四周的动向,时刻防备和打击外来入侵者的骚扰与抢夺。

如今这座小小的角楼,成为历史的注释,提示来访者更多更具体的联想。正如村边的磐山坚实沉静,埋藏着不可磨灭的故事;亦如磐石边深塘里满池的红莲,始终绽放迷人的风姿。

(3)清真寺前的膜拜

有一种敬畏,震慑来访者的心灵,从近代的记录中,从如今的文字里,目睹白崇禧的神笔,青睐龙云的威仪,外宾的逗留,在四合院里相聚,是偶然吧,还是必然呢?

回眸高耸的清真寺,没有人影,空旷而神圣,矗立在宽敞的路径的终端,宁静笼罩整个驿站周围,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镶嵌山坳的北端。没有纷乱,没有杂糅。洁净、整洁之间,有簇放的花儿飘香,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诚一不二”的大匾诠释驿站的全部。感觉自己文字的苍白,无力简答教义的精髓。但驿站留下的后裔,默默的驻守,用一种永固的毅力和不改的忠贞,延续特殊的生存。

老有所依,贫有所助,共立规矩,言行无异。谁能如此坚守这样的信仰,代代相传,植根于灵魂的基因。顺从心里的好奇,点击《古兰经》,一百一十四章的浩瀚文字里,似乎知晓点滴的教义内涵,回味不酗酒、不抽烟、不吃猪肉等生活的常识,而且在斋戒月进行两头黑用餐,那是一般人难以克制,体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意志磨练。也就是在这个为期一月的斋戒中,每个家庭都需盘点一年的经营情况,又自觉地把盈利部分的百分之十捐赠礼拜寺,作为救济弱者的款项,这是其他民族信仰中难以遵守的善举。深究其中的奥秘,想必就是一个寄居异地却又富甲一方、具有超强凝聚力的内核所在。不需要强求,也不需要索取,遵循经义的礼教,奠定兴盛的风采。

也因经文的神圣,点击视频面对《古兰经》的诵读片段,灵魂受到震撼,肉身承受强磁的刺激。阿拉伯语言的深沉、悠长,是一种来自天外的音符,不需要现代音乐的交织,不需要男女混合的怪招,一位长须老人,身着白衣,双手抚胸,朗诵之声在礼拜寺里绕梁回旋,深深地震慑着膜拜者的心脾,触动着膜拜者的筋骨。

时为斋戒月期间,相信来访者,在圣洁的古兰驿站,期许明白该敬畏什么,膜拜什么,还有需要尊重什么?

(4)幸福的内涵

宁静的驿站,人影稀少,若说能够见到的多是外来观光的人群。

那稀少的本地人,在四合院里见到,她们热情地端出“三道茶”,还有瓜子、糖果,姑娘如莲花般洁净、纯真,为来访者献出娇人的风姿。还有路边紧锁的门,轻轻启开,走出一位头戴回回帽的长者,睿智的目光里,平静、祥和、慈爱。转身离开,仿佛身边没有外物出现,对他没有产生任何干扰。

迷惑之感,在来访者的心中荡起。曾看到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盛大的场面,人山人海,气象万千,是其他民族少见的热烈,少见的庄重,在清真寺里呈现。远离这些节日的岁月,他们到哪里去呢?

从相关的报道中,仿佛找到了答案。

在清真寺牵头的阿文学校,在女子阿文学校里,课堂上阿訇教态严谨、一丝不苟,板书复杂的阿文,朗诵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台下的少年、女子专注听讲,齐声跟读,那情景似神游天主迷宫,痴醉于认主独一的穆罕默德圣主的教义的仙境中。原来,年轻的孩子,在阿訇的引导下,赋予自己生命的精神支柱,独立思考、完成人生信仰奠基,并致力规范言行的坐标。他们不敢懈怠,努力的实践着……

前久的新闻里,镜头前是荒山一片,杂草丛生,没有理想中的天然乐园的幻象。原来,这是主人取出的照片,在镜头前的缩影,没有彩色光环。接着镜头前出现了活生生的绿水青山,果树挂果,主人含笑,礼遇嘉宾的欢快场景。主人的着装是回民固有的节俭,即使是挥舞双臂,薅锄黄土的时候,还是头戴回回帽,衣着整洁。身边是那家家崇尚的茶壶,一会儿就溢出嘉宾解渴的清清甘洌。他们没有在家闲玩,到深山的荒坡上,扎根山里,经营着眼前的翠绿山庄。致富,原来是默默付出的结晶。

闲逛商场,各地引人瞩目的高大建筑物,商品高、中、低品位,一切尽有,琳琅满目。寻声辨认,还是驿站的回民,他们(她们)耐心的介绍,仔细的比较,那柔和的音质,加上特有的音调,悄悄地被吸引,被信赖,店铺外的车辆,会将客人选定的购买好的商品,随车送到客户或近或远的家中,经过安装、调试,客户点头满意后,才驱车离开,回到自家的大商场,继续自己的经营作坊。始终传承对人老幼无欺,对物质量第一的美德,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重镇、都市,还有周边外商的心底。星光灿烂的夜晚,微风吹拂的白天,矗立的大商场的世界里,绽放着驿站后生的甜美微笑。

更多的作坊,隐藏在院落的深处,那里生产着回民特有的食品、服装,从这里装车,飞驰千里,到中原安家,到海外驻足……

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幸福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正如来访者的幸福观,就是悠闲地在驿站里赏风赏月赞古迹,享受生活的自由;驿站的后生的幸福含义,却是创造的过程,把心中的追求演变成现实,勤劳耕耘中付出的汗水,结出硕果累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展示人生的精彩与超越。

宁静的驿站,原来是一道火焰,无声息中照亮了神州、通明了四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野鹤孤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邹老宽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邹老宽点评:

古兰驛站、红河源头第一镇,伊斯兰风情浓郁,马帮文化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者怀着深厚的情感介绍古代马帮经历的艰险和磨难。笔锋细腻,语言流畅。欣赏好文章。

文章评论共[5]个
罗军琳-评论

读朋友的文章受益多多(:012)at:2011年08月23日 清晨6:31

文清-评论

朋友早晨好!清晨为你送上一声祝愿:祝一天好心情!at:2011年08月23日 早上8:07

水哥来了-评论

欣赏本文真长知识了at:2011年08月23日 早上9:10

图斯曼-评论

好文笔!欣赏!at:2011年08月23日 下午3:57

曲径幽通-评论

来看看朋友,祝秋安!at:2011年08月24日 下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