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份真挚而又异样的情结,无论她是贫穷落后,不为人知;还是经济繁荣,远近闻名。
家乡,那是曾经孕育我生命的一方热土。无论岁月怎样流转,时光如何变迁,我对家乡的土地,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淳朴的父老乡亲的情意永不改变。
论自然环境,家乡确实太单调了。全是沃野千里,一马平川。本来村东头还曾流淌着一条欢快的小河。可就在十年前,一只从天而降的淘沙队疯狂地把她掏得不像个河样了。更可恶的是,邻村的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群众的唾骂,浑水摸鱼,在河床上开荒种起了庄稼。小河,没有她容身之处呀!慢慢地,小河变成了时断时流的臭流水沟。鱼儿,虾儿都没有了,多么令人痛心那!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作为对历史的纪念,那座雄伟的跨河大桥依然健在。村里到处是参天大树,近五年来,我村兴起全民植树狂潮,每家的田间地头和院前空地上都种上了一株株齐刷刷的小白杨。村里的空气更加洁净了,房舍更加温馨了。
家乡的经济状况也已大为改观。农业方面,以前的黄牛农耕彻底被拖拉机取代,人们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种植常规的粮食作物,敢想敢干的新时代农民还顺应市场潮流,调整了种植结构,大规模地种起了鸭梨,苹果和各种蔬菜。田里再也不像往昔那样,要么纯粹红彤彤一片,要么黄橙橙一片,农产品效益逐年猛增。
随着贯穿村子的那条连接两县的公路变成泊油路,大路两旁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路旁也整齐划一地种上了冬青树。昔日的那个落后闭塞的农业村落一下子变成了一条繁华的大街,四面八方的人也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经营店铺。
村里的畜业搞得很红火,街上有专门的牛行,猪行,羊行,每天的交易场面火爆。街上陆续开办了粮店,烟站,公安局,信用社,创建了食品一条街。几乎家家都装上了电话,街上的人流每天都络绎不绝。
最热闹的当属每年农历3月18-日20日的三天街会,村委会出资搭设戏台,请戏班前来表演三天。在那三天里,方圆二三十里地的父老乡亲大清早都争相赶来,有的出售农副产品,有的购置日杂用品和生产工具。我村的街会年年还吸引市里的马戏团前来凑热闹,这时的街市比平时热闹十几倍。
但是家乡的一些现状令我心中沉甸甸的。村里年龄在二十到四十之间的人中,大部分都在远方打工,剩余的则是在外求学之后就留在外边工作的。造成这种不太妙的境况的最重要原因乃是村中没有规模经济体吸引人力资源。
我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但何时能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全文完-
▷ 进入图斯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