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广庆寺,到三苏祠,逛了碑林,然后从广庆寺的东门出去,可以看到中年布衣的苏东坡雕像,该雕像是一九九六年修建的,高4.2米,苏东坡手中拿着一本书,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洒脱气概。在其雕像前的一条甬道,就是后人所称谓的“金蛙迎宾道”,我和安阳的朋友尝试“跺脚”或“拍手”,体验蛙声鸣叫的回音。安阳的朋友感到奇怪,为此惊诧不已。其实有些事情,都是偶然,不是必然发生。据甬道前的标示牌子记载,“金蛙迎宾道”会发出“蛙声”回音的奇迹,是我国四大回音壁之一。在三苏坟,“金蛙迎宾道”是一大天然景观。
我站在“金蛙迎宾道”,望着高高矗立在峨眉山头的东坡布衣雕像,内心莫名的伤怀古今,心中油然而生东坡《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之坎坷,非常人所能及。他身处北宋末年,政治萧条的年代,曾历经四代皇帝,为官四十余年,屡受挫折,百折不挠,其性情犹如翠竹,坚贞不屈。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这一句中肯的评语,却道出了苏东坡为官四十年的沧桑。因为新旧党之争,促使苏东坡在夹缝中求生,其情其景,何以堪呢?
苏东坡一生多次当官,在宦海沉浮的道路上,曾七次被贬。在熙宁四年,因为他属于旧党欧阳修的人,坚决反对新党王安石变法。当时王安石主宰朝政,苏东坡同吃北宋末年的大河之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有自知之明,自请外任杭州,后来颠肺流离到密州,徐州,湖州。后来哲宗亲政,苏东坡屡次被贬,在任职的道路上,他还没有赶到地方挂职,皇帝就五次更改诏令,促使他颠簸来去,在颍州,惠州,儋州等的路途中遭难,其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据说,王安石当宰相,也是相当爱惜人才,当初想起用苏东坡,他曾在一个黑夜里,命令轿夫等人乔装打扮,放下宰相的官架子,私下拜访苏东坡,想让苏东坡支持他大刀阔斧的变法,励精图治。可是苏东坡宁折不弯,不支持王安石激流勇进的变法手段,因此遭到王安石新党的排挤。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胸襟相当坦荡,一个宰相如此珍惜人才,同为朝政命官,在宋代是不准许私下互访,只能在朝廷上唇枪舌剑,向皇帝献言献策,不然将触犯皇帝龙颜,犯欺君之罪。
王安石虽然胸襟坦荡,屈驾自己,微服私访苏东坡,但是文人都是性情中人,借鉴今人的话说,苏东坡就是一愤青,他不识时务。苏东坡宁折不弯,甘愿玉碎,不愿瓦全,不接受王安石的规劝。王安石身为一国之总理宰相,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曲线救国,后来就开始硬起政治手腕,荡平政治道路上的拦路虎。所以,后来的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等人,这些保守派就成为北宋末年政治的牺牲品。在苏东坡任职的湖州,向神宗皇帝上书,坚持否定王安石变法,因此引起王安石的不满,下令御史采取“文字狱”的手段,搜集资料弹劾苏东坡,由此发生了“乌台诗案”,他被革去官职,苏东坡被关进监狱。
苏东坡在狱中忍受牢狱之苦,他儿子苏迈经常给他送饭,平时他们约好只送菜不送鱼肉。如果有坏的消息就送鱼,好让他死个明白。有一天,因为家庭生活拮据,他儿子苏迈外出筹钱,让妻兄梁成代替他送饭,梁成不知其情,因为出于好心,特意给苏东坡送去几条鱼。苏东坡看到鱼肉,他大惊失色,以为自己死期将至,他在狱中坐卧不宁,辗转反侧,执笔写下肝肠寸断的《狱中寄子由》诗。
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的诗句饱含真情,后来感动了神宗皇帝,而且恰遇仁宗太后病逝,太后临终前对神宗提起苏东坡,说他政绩上挑不出毛病,不要冤枉无辜。神宗遵照太后遗嘱,趁着太后病逝大赦天下之际,放了苏东坡一马,将他贬官到黄州,任职团练使,作了一个闲职,也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市级武装部长的职务。
苏东坡是一个天才,他逆来顺受,不改其乐。后来,宰相章惇掌握实权,他心狠手辣,曾想掘开司马光的坟墓鞭尸。章惇任职宰相,对宁折不弯的苏东坡也不放过,曾贬他到惠州任职。苏东坡屡次被贬官,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官场生活,他写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宰相章惇为此吃醋,愤愤不平,心想,你苦中求乐,不知苦日子为何物,我贬你到更远的地方去,让你到边远的儋州(今属海南)做官去。过去在宋朝,此等官员的放逐,仅比满门抄斩低一级别。由此可见,宰相章惇入宋朝《奸臣传》,名至实归。当然,与章惇相对的官员苏东坡,他被后人敬仰,也属于实至名归,且当之无愧。
苏东坡早年锋芒毕露,因此宦海失意,人生不得志,但是他“气节忠贞海内”,“文章彪炳千古”,赢得了世人的敬仰。1960年10月,陈毅元帅为三苏坟题词:“我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识广,稼轩力万均。”1966年4月,朱德元帅为三苏祠题词:“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待续下篇)
-全文完-
▷ 进入李运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