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送来第一缕晨光,父亲出走后的两个多月的一天,我恍惚中听见父亲熟悉的咳嗽声,由远及近,让我不知所措。
父亲和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的,走时候父亲很生气,我们姊妹们都劝说父亲不要走,但是父亲已经决定的事情,谁也阻拦不住。走时甩下一句:老子走他个一年半载,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甘苦。母亲也在气头上,回了句:没有你,地球还不转来,离了你,别人还不活呢。
父母吵架很平常,可谓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说不清谁对谁错,这次吵架起因与哥哥有关,哥哥放牲口不注意,牲口溜缰跑进村里狗蛋家的玉米地,踩踏了不少庄稼,狗蛋找上门来。哥哥先天性智力残,有时做错事情还不承认,这次也一样。人家狗蛋说他放牲口踩踏了人家的庄稼了,他死活不承认。父亲大发雷霆,母亲一再向着哥哥,母亲觉得哥哥是残疾人,仿佛牲口践踏了人家的庄稼也情有可原似的,因为哥哥大脑不够用。我们姊妹们也不能说什么,说父亲吧,父亲在这件事上所做的就没错,批评了父亲,父亲能高兴吗?批评母亲吧,母亲觉得我们偏心父亲,母亲一身清苦,外公驾鹤西行还不足三个月,母亲还没有彻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此时批评母亲,不亚于在母亲的伤口撒盐,母亲瘦弱的身体能承受吗?做儿女的我们只好调和,一旦调和不成也没有办法,毕竟我们是晚辈,不能犯上。
弹指一挥间,父亲已经出走两个月了,一天清晨,我听得真真切切是父亲的咳嗽声,咳嗽声在我耳边回响,透过窗玻璃,找寻那个熟悉的背影,窗外一片寂静,偶尔还能听见父亲依稀的咳嗽声……就是不见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莫不是父亲出事后,给我的感应吧?我不敢相信,但又不敢不相信。虽然父亲的脾气不好,但是父亲对我们还是疼爱有加,我们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父亲就担惊受怕,为了给我们治病,深更半夜叫开医生的门,为了给我治病,连夜背着我到离家七里远的乡诊所叫起大夫;为了给妹妹治病,自己站在马路中央拦车……那天,我没有找到父亲,一连几天都感觉很难受,心像被猫爪一样的不舒服,直到见到父亲归来,心中的阴影才随风飘散。
小时候,父亲祖辈家穷,祖父、曾祖父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靠经营几亩薄田度日。父亲在弟兄之间排行老四,生下之后,祖母计划送人的,已经找好了下接,六奶再三劝说,父亲总算没有送人,但是,祖母对父亲不好。经常忙乎一天回来吃不上热饭,弟兄之间发生争执,只要有父亲参与,祖母不问青红皂白就会对父亲大打出手。
跟上年轻时候吃冷饭,父亲患上了哮喘,天暖时候觉不出来,对父亲来说,最难熬的要数九天了,天气寒冷,气温最低能低于零下二十五六度。每天大早总是被父亲的“呵欠,呵欠……”吵醒,醒来后,父亲还是不断地咳嗽,有时咳得满脸通红,脖子红红的,头发还竖立着。印象中父亲咳嗽最厉害的时候牙叉骨错位,许是久病成医的缘故,只要咳嗽引发牙叉骨错位,父亲自己就能给自己复位,当然父亲所谓的复位不是我们见到的医院给患者的复位,他是用手来回掴下巴颏,直到牙叉骨归位为止。
父亲的哮喘也与自己抽烟有关,遇到烦心事的时候,父亲就会一根接一根地猛抽,抽烟的时候眉头紧锁,我知道此时的父亲已经进入状态,他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
父亲在村里也算个小诸葛,他懂红白喜事,嫁娶的一些礼节,给死人入殓等,他都能做指导工作。父亲写一手好毛笔字,给别人家写对联、挽联,或者讣告等,样样在行。遗憾的是他的这些手艺,我们姊妹、弟兄们都没有学习,尽管他和我们弟兄们说一些有关操办红白喜事的事宜,我们仅仅听听而已,听罢就成耳旁风了。现在想来,父亲所说的话留给我的仅仅是只言片语,因为我就没有用心去学这些东西。父亲给我们讲的时候滔滔不绝,我们听得却一塌糊涂,印象中,父亲讲过,人死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将死人放到自家的门板上,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死去的亲人在地狱受一辈子阴罪。然后给死人嘴里放一两个硬笔,当地叫“口含钱”,至今村里人骂人的时候还习惯骂,“你就缺那几个口含钱。”然后就是给死人换上新装,当地叫装老,现在有人见别人穿新衣服的时候还习惯骂人“装老”……还有行礼里边的九里十八辈等,办喜事时候,女方陪嫁时候有句顺口溜:姑不搀,姨不送,舅舅舅妈都不用。
父亲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就是父亲的咳嗽。辨别父亲与别人的时候,我听咳嗽就能断定是否是父亲,因为父亲的咳嗽和别人的咳嗽是有区别的,父亲的咳嗽持续时间长,声音大,而且父亲咳嗽时候伴有动作,有时候还手脚并用。
每次父亲出差回来,我不用看就知道父亲回来没有,而且命中率百分九十五以上。
因为要应酬,父亲自然少不了研究,也少不了烟酒。研究是为了将人家的事情尽量办妥帖,当然要想的多一些。烟酒嘛,办好事情,东家要感谢总管左右逢源,往往办事结束后,东家要额外给总管烟酒以表薄意。
父亲经常出外,我们盼望父亲归来,因为父亲回来的时候,或多或少给我们买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怕父亲的哮喘严重,曾经听说过村里有些人因哮喘发作引发其他疾病,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毕竟人世界最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父母虽然吵架,但是吵架过后,只要多云转晴的时候,母亲还是心疼父亲,有时母亲还责备自己。平时来客人了,母亲手忙脚乱给客人炒菜、备酒烟,父亲端坐在炕上陪客。母亲知道父亲有哮喘,父亲办事回来再晚,也要给父亲热饭,吃饭前先让父亲喝口热水压低。
如今父亲已经临近耄耋之年,他老人家已经儿孙满堂了。我们姊妹们都在异乡奔波,平时少不了通讯联络,也少不了常回家看看。但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做到天天陪伴父母。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渐近,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渐渐变冷了,蓦地想起父亲的哮喘,朦胧中听到了父亲的咳嗽声,渐远渐近……
-全文完-
▷ 进入真善美信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