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姓常说,民就是民官就是官,两者不是一码事,一样的动作官民同做,表面上貌似一般无二但其效果和意义大不一样,甚至作用和目的有时也大相径庭。其中的玄机抑或说奥妙在于它的“艺术性”。上篇掰扯了一番握手和鼓掌,余兴未泯,乘兴再唠叨唠叨另外几种,但愿看官不白费一番眼球。
3.挥手。按百度的说法,是表示向远处的人告别或向众人致意。(另一种驱赶、厌恶之意的挥手不在本文所议范畴 )这当然是官民共有的动作,但小民百姓挥手的机会和次数有限,就认识那极为有限的亲戚朋友同学朋友同乡,一生挥手的次数能有几多呢,且挥手告别的机会远远大于致意的次数。就是挥手,双方的呼唤大多也是“多保重啊”、“一路平安”、“再见”、“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干”……之类,总不会神情严肃地来一嗓子“同志们好——”,对方回应“为人民服务”。如若此,非叫人认为脑子差成抑或是脑子进水精神病突发。还有一点是那挥手的自是没有章法和讲究,时间长短和频率更是随意自由,想咋样摆动就咋样摆动,就是老祖宗也没有定下来个“挥手定式”。而官员则不同,使用的场合、姿势、时间多寡、辅之的语言和草民们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媒体上出现的大小领导送别的场合不少,但观之不甚精彩。精彩的夺人眼球的是“致意”,也即面对数十数百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民众,站在城门楼上站在敞篷汽车里抬起手臂左右不紧不慢地左右摆动。
领导挥手不在姿势如何高雅和优美,要的是一种感觉和内心感受。村长站在土堆上向泥腿子的父老乡亲挥手,是一种满足一种自豪,乡长在台子上挥手就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了,更大的领导呢?可能站的地方更高级更神圣,听着那“首长辛苦!”、“吾皇万岁”的山呼心里的感觉怕是草民们下辈子也想不出来。遥想当年“读过村塾,屡试不第”的洪秀全打下南京城面对义和团将士的山呼,那种惬意、那种小虫变猛虎的成功成就感何人能体味?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当年四人帮第一号人物王洪文不仅拍了几百张标准像,且在屋里面对镜子联系挥手姿势云云。是有意安排还是自己提前演练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挥手是官员极为重视的一个动作,且具有专用性。倘若一个草民对着镜子练挥手自我欣赏,不说旁人就是家人看见作何感想?
挥手随说讲求的是姿势优雅,但主要还是追求的自我感觉。人人都会挥手,但各自挥手的感觉大不相同,甚至是云泥之别。小民百姓挥挥手能有几多感受呢?领导挥手可能就感受万千了,满足、喜悦、成就、梦想宿愿成真、辉煌、幸福……充满胸间,岂是一般草民小百姓能体味个滋味的?
4.拍肩。表示友好、爱护、相信和赞许,大多见于长对幼、上对下或平辈平级之间。清朝唐孙华《双凤村居诗以志之》诗云:“拍肩同辈多零落,陇畔何人许耦耕?”前人所言可能指常人,但非常人拍肩的作用和含义就远远超出了诗人的意境。拍肩无论是民间或官场相比握手、鼓掌等动作使用的次数和频率相当有限,属于轻易不为之的“礼仪”。
民间小百姓似乎比官场使用拍肩的场合和次数多一些,父辈对晚辈的希冀和厚望或对某事处理上的赞许时有拍拍肩膀,甚或握住肩头摇一摇;哥们儿弟兄间也时有这个庄重的场面,文艺作品中不乏一二。被拍肩者,也多以“放心吧”、“我一定会……”回应,以不辜负长辈厚望、不辜负弟兄们的期望来表表决心壮志。这也是人之常情应该做的事,至于以后能否成事、能否出息全凭个人的努力和造化了。父辈或朋友哥们儿不能跟你一辈子,抑或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官场中的拍肩,讲究颇多寓意深刻,非一般草民百姓能知晓和感悟。一是拍肩绝对是上级对下级,即便是下级辈分高年龄大,何人见过见过哪个下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上级领导的肩头拍上那么几下?二是拍肩的场合颇为严格,媒体画面上罕见,常见于文艺作品中,大多是非正式场合小规模有之。更玄妙的拍肩是有下数的,常常是一对一的单独场面,那种寓意被拍肩者可能终生难以忘怀。三是动用拍肩“礼仪”意义非同一般,领导给予信任和厚望是多大的荣光,次数鲜少。当然,领导鼓励下级上前线冲锋陷阵,或是抗震救灾奔赴地震、特大水灾、特大抢先第一线等危难关头时也会有拍肩鼓舞士气的动作。在非紧急情况能享受到领导拍一次肩膀头那意味着什么?在那一对一的上下级谈话中,如若领导情不自禁地拍一下下级的肩头,抑或再握住摇上那么一两摇,此时就是文人常说的无声胜有声的心有灵犀了。那一拍一摇的潜台词意味着什么?“年轻人好好干……”后面带来的可能就是提拔的苗子、进入第几梯队、做为什么什么岗位的候选人等等一连串梦寐以求的美事扑面而来。这一拍一摇何止万金!
都是领导拍拍肩膀,大庭广众之下面对媒体表示领导鼓励下级冲锋陷阵奋力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为人民立新功;私下在办公室里、领导私宅或是洗浴城、ktv包厢、大酒店里的拍肩则有另一层含义,提前告知一个信息:你,有望进步,是颗有前途有希望颇为看好的苗子,好好努力吧!想在官场混个一官半职,碰上一次这样的拍肩膀还不激动得涕泪交加,弓腰撅臀点头似鸡啄米一般。
官和民不同,有官衔和没官衔不同,官大和官小截然不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三岁小孩儿都懂,况乎一门心思朝思暮想往上奔的机灵鬼们。
都是拍肩,此拍肩非彼拍肩,拍肩和拍肩的内涵和意义大不相同。
5.鞠躬。人人皆会,官民通用的动作,弯身行礼,以示恭敬,表示请安、尊敬、屈从或羞愧、致歉或者哀悼的意思。现今社会飞速进步日新月异,旧时的请安已经鲜见,对长辈或敬仰的人行鞠躬礼也为数不多,而表示致歉、致哀的鞠躬却多了起来。
小民百姓鞠躬无论是尊敬还是致歉致哀大多是发自心底实事求是的,官员的鞠躬就未必完全如此了。
官员鞠躬和小民不同,多以下级向上级鞠躬行礼,鲜见上级对下级鞠躬,更罕见向小民百姓鞠躬行礼。即便是真的官员做错了什么也颇为少见给小百姓鞠躬道歉,看看那些特大事故无辜民众惨遭伤害或者丧失生命,有几个官员出面鞠躬致歉谢罪的?甭说大领导,就是村长、乡长、科长、处长有几个?这两年对特重大灾害中罹难的逝者已见大小领导致哀鞠躬,但这是哀悼,不是致歉。倘若领导频频向民众致歉,那领导的威望和脸面置于何处?鞠躬致歉,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过错所酿成祸患并将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惩罚。领导岂有过错?那矿难、火灾等事故中理应承担责任的大小官员勇敢站出来致歉谢罪的官员有几何?
鞠躬本应发自心底而为,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比如参加追悼会时的鞠躬。小百姓参加追悼会多是自觉自愿,为家人朋友同事同学送别。官员参加追悼会就未必完全自愿,组织安排之下的被动无奈占了大头,从心底说是否愿参加那个会,是否发自心底愿意向那个归西的逝者鞠那几下躬呢?和草民小百姓不同的是,与死者是冤家对头“我”可以不去,谁也不能奈何。而官员可能就不行,明明心里厌恶或憎恨那个躺在那的冷冰尸体,不愿参加那声势浩大的追悼会还真不行,你不去就会叫小百姓和媒体嗅出领导之间有矛盾,引起诸多的揣测和臆想。这等情况下鞠躬致哀是沉痛悼念还是幸灾乐祸,谁人能说清楚?哀乐声声,看着都是神情严肃凝重沉痛弯腰鞠躬上下起伏,其心情可能千差万别吧。
人生如戏,所言极是。官员和小百姓皆是戏台子上的角儿,草民们大多为忙忙碌碌打杂跑龙套的,真正的角儿是那些大小官员,官员甚是“艰辛”,人前人后大脑两套“软件”频繁交替运行,把真实的自我仅仅藏匿在内心深处,人前总得戴上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具,委实活得够累!一般人玩不了,只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方能胜任。
2011.08.17. 20:40.
-全文完-
▷ 进入墨非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