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先生为什么惧怕赵太爷而敢欺负小尼姑呢?那是因为他对赵太爷来说很卑微,而对小尼姑却与几分优越感。自从孔圣人“正人伦,定尊卑”以后,社会就按一定的层次排列了,上层人总是对下层人怀有优越感的。排列社会层次的依据是什么呢?社会学家罗列出许多条,但我以为最核心的就是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明白了妙龄女子为什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了,自然明白“我爸是李刚”蕴藏的潜台词了。
最近“上海公交车门”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位白发苍苍的拾荒老人被一位风度翩翩的男乘客赶下了公交车,开车的司机为虎作伥,做了那位“精英乘客”的帮凶。网友们一片骂声,大骂这两个家伙不道德,无视人的尊严。骂人者骂得痛快,骂得得意,似乎这一骂,道德就回来了,人的尊严就回来了。骂完以后,可以像阿q一样得意的回到土谷祠,对着红蜡烛的光辉,张着嘴巴,美美的睡上一觉。
然而,我很不以为然,很为这些人可怜。我所可怜的不是那位白发苍苍的拾荒老人,他的遭人厌弃是自身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怨不得别人;也不是可怜那位“精英乘客”和他的司机帮凶,他们只不过不会伪装,把内心的优越感表现出来罢了。
我所可怜的是那些义愤填膺以道德卫士自居的网友们,他们再一次发挥了道德的矫饰作用,从而掩盖了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根源。不着手反思、解决社会的不平等的根源问题,这样的悲剧还会天天上演。道德谴责只能麻木人们的神经,给受害者一丝心灵的慰藉,却于事无补。道德总是虚伪的,道德就是虽然具有了优越感却不在脸上表现出来,最好还能显出一副仁慈的模样。
孔夫子一面“正人伦,定尊卑”,一面大唱仁义道德之歌,他是聪明的,一面制造了社会的不公,一面又教人们容忍这种不公,学会了容忍便是便是具有道德修养。
写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我也不过是一个阿q,对于公交车上、车下的小民敢于鞭挞和讨伐,而对于平日所见所闻的豪强的跋扈和权力的傲慢。是否也敢怒呢?是否也敢言呢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