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狂风暴雨将夏日遗留的浑浊之气彻底清除干净,空气明显的清晰起来。吃过晚饭,疏于外出的儿子第一次主动邀请我陪他散步,我很欣喜,整天宅在家的儿子终于愿意将脚步迈出,我没有道理不陪他出去走走。刚出到门口,就听到马路对面的商店里,传出一阵阵刺耳的宣传喇叭声,让愉快的心情徒增了些许遗憾。或许是因为天气变凉的缘故,步行街上到处是散步的人群,叫卖声不绝于耳,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儿子皱了皱眉,看着我说:“妈妈,我们还是到河堤或者公园散步吧。”我很奇怪:“什么时候改德性了,好像你以前从来就不喜欢到河堤和公园去。”儿子边拉着我边往公园的方向走去:“受不了这吵杂的声音,还是安静点好。”喜欢安静,看来,儿子倒是越来越像我了。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细细想来,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因为见与闻只是关乎自己,纵使多看、多听,也不会影响到他人。至于言语,一个人言便成了自言自语,两个人言又不知别人是否爱听,不知自己的言语会不会影响到别人。所以,少言为妙还是很有见地。
这让我想起了有个相处多年的同事,年纪比我大许多,就是没上过什么学,除了爱买些八卦杂志看外并不喜欢读书学习。不过,每次大家见面或是聚会吃饭,无论说起家国大事或是新闻、轶事,她都是毫无顾忌的大放厥词,也不管不顾旁人是否爱听,有什么想法,只是照说无误,而从她嘴里说出的话大都是断章取义,时常在粗俗的话语中还夹杂些流言蜚语以引起人的兴趣。殊不知听者已厌烦,只是作为一种尊重,我们不可能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到那些喜欢高谈阔论的人,他们大都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唯恐少说两句怕别人以为自己没有学问,只要有人问起什么,他都是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完,也不管别人的感受,滔滔不绝地把话说完。其实,真正有学识的人,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轻易在人前随意发言,而一旦说出的每一句话大都是经过思考或深思熟虑,能够让人信服或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或许,我们更应该多观察、多感知、多闻、多解,才能多知,多懂,也才能在观察中多了解世界、了解现在、了解别人、了解自己。
我很喜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那句 “宁静而致远”。静,也许并不为所有人都喜欢,也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确又是很多人都需要的。即便是再好动的人,也有想静下来的时候。试想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家中有着单位所没有的清静,是否感觉家很温馨;在闷热的天气,找一片清静之地,一个人静静的呆会儿,给自己的心片刻的休息,是否很写意;在家人、朋友相聚大家畅所欲言时,你也可以在旁静静地听,感受热烈的气氛,而不需刻意的言语。有时,静,会是一种美、会是一种享受、一种知性。
看看自己,想来也是因性格所致,无论与谁相见,都能看出我属文静型那类人。记得刚参加工作到幼儿园报到时,园长第一次见我,先上下打量一番,再对我的学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了解,她问一句,我便答一句,最后她实在忍不住说:“幼儿园老师都是活泼开朗的,以你这样文静的性格,是不是不适合做幼儿园老师?”我想了想,这好像也不是我的错吧。于是说:“性格是长期形成的,就算我想改也改不了。在幼儿园工作讲的是专业知识,我同样可以弹、唱、画、跳,只要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那有什么不好呢?”跟同事们接触后我才明白,园长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所有的年轻老师都活泼开朗,像我这样的性格,当时还真就只有我一人。过了几年后,单位急需一个管理档案的人,领导还没安排,几乎所有的人都觉非我莫属,因为我从不参与别人的是是非非,又耐得住寂寞,而后事实也确真如此。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都能开开心心的;在家庭中,如果我们都能和和美美的,那倒也没什么。但是,很多时候,生活并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么美好,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吗?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琐、生活的烦恼,时常会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诸多压力,每个人都会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解压或宣泄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有的人以运动来发泄不满,有的人用倾诉来平复心情,还有的人喜欢找个无人之处,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让烦恼消失于静中的思索。
民谚中有一语“一动不如一静”。在我看来,确实如此。我一直喜欢静,每当为工作所困,为生活所烦,为家庭琐事感到迷茫、困惑,或是受了委屈时。总会找一个人少之地,或是河堤边,或是公园里,静静的呆上一会儿,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将自己的整个身心置身于一种幽静中的环境。任自然的风吹拂着自己的思绪,任自然中的花香鸟语环绕在自己身边,没有了红尘俗世的烦忧,没有了喧闹吵杂的困扰,没有了争权夺利的诱惑,没有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只有从幽静中飘然而过的空灵在心中慢慢地流淌,心也就自然平静下来。
很多时候,人是需要有一片可以释放自己心情的净地。这地方,不一定很宽敞,不一定很优雅,不一定很舒适,只要能容得下自己那颗烦躁不安的心,足已。在清静的世界中观花,在宁静的黑夜中赏月,在寂静的房间里看书。在静中感受人类最真实最纯朴的美,聆听每一种发自内心最自然、最纯美的低吟声。才发现,真正的静来自于心灵,当我的全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薄雾就会不自觉地湿透双眼,一滴滴洒落于泥土,这是眼的泪,也是心的曲。只为能沉醉于自然中的感动而泪流满面。最终为这一切融入于自然而生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真想说,我是如此的幸福,只因在这宁静中。
纵观陈立夫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的养生名言,也不难看出,安静确实可以调整好人的心理状态。
想想在最炎热的时候,心中对清凉的渴望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在无风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能提供给我们感受清凉的外力条件下,或许,“心静自然凉”就不仅只是一句话而已,它能让你感觉到有些许凉意从心中掠过吧。也就因为静,让急躁的心先静下来,心静了,身自然会凉,也会变得更静。
现在在大街上走动,时常会碰到一些喜欢大声喧哗的人,只顾自己说得高兴,聊得开心,全然不顾身边人的感受。而在香港,无论在地铁里或是大街上,大多路人在谈话时都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么静而无语,要么轻言细语,看不到有任何喧闹的现象。这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尊重,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对于那些整天喜欢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终日不知停的人,静,就是一种情怀。至少,静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影响他人。
人生也是如此,无论我们身处狂风暴雨或是骄阳烈日,无论我们要经历悲欢离合或是苦难灾害,都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无需怨天尤人,无用大喜大悲。以静对待一切喜怒哀乐,该来的终须来,该去的自会去。唯有静,能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红尘杂念,唯有静,能让我们看清一切世俗纷争。
阳光永远都会很公平的洒在每个人身上,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受到它的明媚与温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为自己寻求一份心中的宁静,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为纯净。
-全文完-
▷ 进入千古柔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