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丝雨细如愁
愁为何物?
是那绵绵的细雨?是那飘飞的柳絮?是那凋零的黄花?是那南去的孤雁?……
文人墨客总是把盏而吟,遇景而歌。多愁善感,才因万物生情。古诗文中那那委婉的词句清亮了多少眼眸,缭绕的愁绪笼罩了多少心灵?
提愁必提李煜。空有万里江山,最爱诗词歌赋。身随国灭,词传千古。亡国之君李煜,留给人们的不是丰功伟业,而是绝世之词。特殊的经历赋予他丰富的心理,浓浓的哀愁伴随他最后一段屈辱的日子。《相见欢》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将那烦扰的忧愁形容得如乱麻般难解,如黄连般苦涩。欲挥刀断情,却越理越乱。《虞美人》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手法将那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形容得绵长厚重。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那身处异地、心儿相系之态描摹得真切可感,绵绵思念、淡淡忧愁流淌在字里行间。便是那娇花弱水,也难唤起词人的一丝激情。她在《武陵春》中又写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无形无重量的愁绪写得沉重可感,足见女词人心头烦扰之重,只怕舟儿太小,难以承载。愁由心生,佳句天成。后人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也仿其意写到:“遍人间这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把莺莺那离情别绪写得如高山般沉重。
贺铸在《蝶恋花》中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愁本无形无色,可我们分明看到了一片迷茫的草地、漫天飞舞的柳絮、黄梅时节连绵不断的小雨。作者运用设问手法,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愁绪的繁多、绵长写得生动形象。
愁,不是人想要的,却真真切切地存在于人的思想里。因为,“愁”是情感的浪花,是生命的律动。没有深味过离别的愁苦,便不懂得珍惜朝朝暮暮的相守;没有咀嚼过逝去的哀愁,便不懂得守护真真切切的拥有。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将与唐宛的分离之苦,将忠贞不渝的爱情凝成一怀浓重的愁绪,久久难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太白将满腹的愁苦斟满,一饮而尽。愁中酸涩,愁中悲苦,沉重而伤痛。
愁绪最容易让人黯然消魂、玉肌消瘦。愁绪如一根长藤爬满整个心房的时候,便是高空归雁、落地黄花、滔滔流水、湛湛青天……都是愁的化身,怨的载体。
愁,是一眼清泉,流淌出文人墨客的才情,滋养出千古流传的妙语佳句。愁,是忧伤的姐妹,是喜悦的奶娘。
-全文完-
▷ 进入一帘幽幽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