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一大早,我们几个很久不见的初中同学相约到金大陆酒楼喝早茶。我们坐定已经很久了,才看到跟我最要好的茜茜急冲冲地赶来。我颇感奇怪地打趣道:“我们的美女从来都不迟到的,今天不是想连午饭都请了吧。”她人还没坐下来,话倒是先说了出来:“还说,就是我老公啦,缠着我磨磨唧唧的,差点出不了门了。”“什么事啊?”我们很感兴趣,大家索性都看着她。
她坐下后,喝了一口茶,然后说:“我那老公,真没办法。你们也知道,我结婚晚,生孩子更晚,又一直跟着父母住,现在眼看着孩子就到了读书的年纪,我爸妈住的地方附近又没有什么好学校,所以,我们想在河东买一套商品房。一来河东那片都是好学校,再说了,我们自己也应该有个家。我想买套够住的就可以了,他一定要买间大的,还一个劲说搬一次家不容易,要一次到位。这几天因为房子的事,老跟我吵个不停。”
我们几个同学相互望了望,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家事。最后还是啊英先开口:“我看你老公想住大房子也很正常,你们蜗居在父母家都这么久了,能有机会搬出来住,当然就想要大点了。”我却不以为然:“我结婚的时候住在刑侦队里的房子也就40多平方,不也挺好。房子大小也没有什么关系,为房子争吵就不值得了,反正你们也不急这会儿,到时再慢慢商量好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安抚她,看得出,早茶过后,茜茜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久久地思量:他们只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已,房子的大小真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意义。常常会听到别人这样说:“我买了一套房子,有空到我家来玩玩。”在我们的意识中,家,一直是和房子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喜欢大房子,认为房子越大,家也就越大,这好象也无可厚非。但是,静下心来想想,难道家的意义只在于它的大小吗?
我想起自己曾看过两篇关于家的短文。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让我送你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而在1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更能给家作一个贴切的注解。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当他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家,诚然是一座房子,但它更应该是个充满亲情有着爱意的地方。因为无论多大的房子,如果没有了温暖,那它也只会是间房子。而再小的房子,只要洋溢着亲人的关怀,充满着温暖和爱,那就是一个家。可以说,谁都渴望有个温暖的家。试想想,当我们工作了一天,带着身心的疲惫和倦意,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最渴望的是,进门就看到自己的家人都在家,看到我们的家是一个干净整齐的地方,是一个宁静的港湾。迎接你的是家人亲切的笑语,渴了有一杯暖茶;饿了有一顿美味;累了有人帮揉揉肩、捶捶背;困了,可以抱着枕头睡一睡;有烦恼的时候可以有人倾诉;不想说话的时候还可以一个人安静一会儿。这才是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只要有着亲人的爱和温暖,那就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即便在外面多苦多累,只要想着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幸福的吗?
不是有一句这样的话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只要是自己的家,无论大小、新旧或是篱笆围成的茅舍,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我们心中感觉最好的,那它就是我们最温暖的家。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我家的房子又很小,只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要住着我们一家6口人,而且是三代同堂。那时因为父亲在部队工作,一年中也难得有几天在家,所以,每天都是奶奶带着哥哥睡小床,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睡大床。每当父亲回来探亲的时候,我们家就不够地方住了,只要一到那个时候,姨妈都会到我们家,说是要让我和妹妹到她那里住,而我和妹妹却是死活都不愿。当时,可能是因为一直住在自己的家里已经习惯,也可能感觉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感受到那份特别的亲情和温暖。最后,我们情愿铺张席子睡在不足两平方米的过道上,也不离开家一天。现在想起来,心中多少还有些酸楚。一个家,如果所有的亲人都能天天相守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应该说家与面积无关,与情感相连。更多时候,我们也正如卢旺达的热拉尔一样,可以失去很多东西,可以没有钱、没有权,唯独不能没有亲人,不能没有爱。即便没有房子,只要心中有爱也就有了家。只有那些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所以说,家,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渴望的温暖和归宿,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每当我离开家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歌:“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全文完-
▷ 进入千古柔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