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篙秋雨一篙凉”。虽然夏阳还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热情,可让人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昨晚一夜秋风秋雨的冲刷,只觉天空变得高远,阳光似蒙了杏黄的纱,风儿也少了裹胁火球的沉闷,变得轻盈而清爽起来。窗外的藤蔓尽管仍是满目葱绿,可叶脉上隐隐透出的黄色,总能让人嗅出几分秋的韵味。
一直不明白,古人为什么把“愁”字写成了秋心,又有那么多悲秋的诗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我想,大概是源于大自然的规律,因为秋天是要走向衰落的。我却喜欢秋天,“一年好景君须知,最是橙黄桔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多姿多彩、果实累累,那种宁静、成熟是别的季节无法比的。如果把人生步入晚年比作秋天,对我来说已经步入初秋的时光。我是那种不会玩的人,除了工作就是上网,尔尔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上几篇日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进日志里。
看着敲打键盘码输出的一堆堆文字,心里也分外舒坦,那中间记录着生活的琐事和人情的冷暖;喜欢思考纷繁的历史,执著于澄明混浊的心灵,有时也难免对时政评说。 “一台电脑一鼠标,一张键盘十指敲,三更归梦心未收,网络世界任遨游”这就是我上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生经过生命的历练,步入秋的季节,就会有许多感悟。总觉得这个世界诱惑太多,需要选择;网络也一样,也是一个世界,精力有限,也需要选择。在qq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打扰,时常都是“隐身”,我的时间我做主,不能被网络世界绑架。在我这个年龄,一切名利都看淡了,全凭兴趣和爱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曾经的傲慢不羁、年少轻狂,都随着季节的轮回,搁置在远去的尘埃里。已到中年的我明白,豆蔻年华﹑春花浪漫的季节,已然和我遥不可及。骄阳似火﹑繁花似锦的仲夏,行将与我告别,在这夏末初秋的季节更替中,人生的季节也到了初秋的路口,有如盛夏的热烈与繁华应滑向秋天的成熟与宁静,生命中也应注入新的潜在的自然淡定的内涵。
我时常在网上阅读赋有诗意的散文,也常常看看那些描述人生哲理的文章,我觉得林语堂先生那种禅意的人生态度令人羡慕。他把人到中年的这一段时光比作早秋: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同在。在这段时光里,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
人到中年,都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因为文字是赋在心灵上的一方静土,它不仅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更给人生命上的鼓励。文字是纯静的水,文字是晴朗的天空,文字是厚重的土地,文字是美丽的湖泊,文字是清澈的清泉,但文字也是苦莲,它把痛苦,悲哀,伤感,全部融入心灵的港湾,让新的生命再一次绽放出花蕾。
在文字里想象,在文字里飞翔,在文字里悲伤,在文字里快乐,在文字里幸福,在文字里真实的再现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也许便是文字的魅力和永恒吧!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着屈原的《离骚》,心中想起了很多,文学作为生命中的一种精神,让我感受着生活的苦难,也享受着生命的快乐。而散文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思想,行为,文化,它有着深刻的灵魂,丰富的内涵,浓厚的生活,让我在跨越时空的生命力的同时,感受着一种美的文化底蕴。
每天读着那些赋有哲理性的散文,心里常常被深深的感动着,心灵会随着他们的思想一起飞,一起感受,一起遨游,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流泪。这时自己的心就像禁锢了很久的鸟儿,终于心随意想,终于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对散文有了新的感慨。
散文,作为文学最高的一种体验生活和感受生命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不可估量的灵魂和精神,它给很多人以心灵和精神的慰藉,也让很多热爱文学的人携起手,共同感受着,也共同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攀登着这座高峰。
散文,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艺术,它的多元,多极,多维,多层,让喜爱它的人们自由的想,自由的写,自由的感受生活,自由的体验生命。
散文,它可以云卷云舒,百鸟朝凤,清风徐来,也可以军戈铁马,海浪翻滚,风平浪静,它可以让你陶醉,也可以让你悲伤。很多的散文,给我的感受是静,美,真,常常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它们或轻柔,或含蓄,或细腻,或粗旷,或真实,或幽默,或诙谐,或淡雅,或朦胧。散文给我的美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直接的让我立刻会感受到它的呼吸,间接的让我深深的去思考它的哲理性。
记得有人说过,文坛不可能没有奇才,奇才不可能没有奇历,我欣赏这句话,就如散文一样,不可能没有天才,天才也不可能没有奇历。静静的读着朱自清的《春》《背影》《荷塘月色》,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背影》,每一次读它,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自然中带着亲情,真实中有着感动。还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比如《莫高窟》《阳关雪》《夜航船 》《道士塔》《贵池傩》《青云谱随想》《江南小镇》等等。朱自清的散文不仅文字淡雅,更给人一种散文的独特魅力。而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历史的气息很浓,它浓缩了历史,浓缩了人生。在余秋雨先生的心中历史虽然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更多的是给我们无穷的悔恨。在《道士塔》中透露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人们往往把敦煌石窟的罪人归结为王道士。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的那种所谓“官员”的官员的错,一个国家都如此的了,又何况一个如此无助的人呢?王道士为生活的所迫也只能如此的了。作为华夏子孙莫不对此感到悲愤的,却很少有人像余秋雨先生那样洞察更深层的原因。对于往事的描述,余秋雨先生能如一位老人用历史的心态看待,平和而非柔弱,悲愤而能决无忘其所然。
是的,散文,可以凝重,可以想象,可以真实,可以坦然,但不可以虚伪。杨朔曾经说过:“要把散文当诗写”。散文有时和诗特别的相近,诗也有着很深的哲理性,诗的内涵更丰富更悠远更深刻。
写散文很容易也很难,如果没有真正的感受,真实的思想,真心的情感,是写不出很深刻很优美的文字的。
在散文的天地里,有着很多的真情,友情,爱情的感受,这些简单的平凡的情感,总让我流泪,感动。
我知道我的散文很幼稚,我的诗很稚嫩,我明白我写散文只是记录自己的心情,我知道我写诗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情怀。
我更知道,做人,既不要过分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也不要藐视自己的存在。花,虽然烂漫,却容易凋零;果,虽然馨香,却容易腐朽。一片叶子拥有树,一朵浪花拥有海,人生中的你我,谁都是别人的陪衬,谁都是自己的舵手。你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于是,你也是别人眼中的一帧风景:旖旎、绰约。
人生亦然,退却青春的激情,步入忙碌的中年,已经有所收获,虽然微小但也可贵。一阵微风吹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大地,无人知晓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这,大概就是秋的神韵,也是人生的神韵:宁静、安详、智慧、成熟,向离别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
-全文完-
▷ 进入鑫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