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历来受世界人民的艳羡、称奇和喜爱。可是,现阶段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商们摒弃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盲目地效仿国外建筑、西方建筑,形式主义之风越刮越重,造成了很多地方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地域特色、城市特色逐渐消失。而在这种风潮中,也有一些走在经济与文化前沿的城市开始觉悟,重新重视起生态环境的营造,在建筑设计上,也进行了统筹规划,追求城市风格的延续性和统一性,通过“小变”、“中变”和“大变”,面貌得到逐步改观。如何让这样的城市越来越多、星火燎原,如何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让中国建筑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逐步走向世界,这是值得每个建筑人深入学习和研讨的话题。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追求“天人合一”
东汉马融《周易正文》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节气。”十二月的五行转换,正是从节气始。太极乃派生宇宙万物之本源,而太极两仪日月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均为象征宇宙之符号。周易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信息场,天地之间所有人、事、物,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喜怨爱憎,莫不存在于这个强大的信息磁场当中,随着宇宙巨能的转换而不停发生变化,运转,更迭,生生不息。
中国古代哲学追求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协调合一。老子提出与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与周易的阴阳五行即天道循环的内核思想是一致的。而中式建筑,则吸取了周易风水学的理论精髓,根据五行八卦来进行建筑的一些基础平面安排。 如周易的风水学中认为,入水口位于西北“乾”位,出水口位于东南“巽”位为佳。以紫禁城和凤阳明中都古楼为例,南京宫城的金水河出水口是沿原来地势最低下的燕雀湖的西南边缘修挖的,是顺着水流趋势必然的、别无选择的排水路线。而凤阳明中都的金水河是人工开挖的,也完全按南京金水河的形状走向。明永乐营建北京紫禁城,又悉如旧制,以南京金水河为模式,挖了内金水河,把其排水干渠的重要内涵继承下来,而且“与自然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下降约2m的坡度完全符合”。可见,建筑文化与易经的息息相通之处。其传承部分,往往是其合理的精华部分。而不合理的、无生命力的糟粕,则可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淘汰。
现代人居对中式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合院:中国儒家文化礼制的象征性表达
在古代中国,四合院的建筑平面形式是中国建筑最常见的平面形式之一。皇帝的三宫六院,也无非是众多四合院的组合排列而已。所以有人说,中国的传统庭院建筑是“房包院”,而西式建筑却是“院包房”。说得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完全是。其实,中国的传统庭院建筑,不仅是“房包院”,更是“院包房”。许多院落和房子处在一整个大院里边,建筑和环境相依相生,融为一体。庭院深深深几许,形容的就是高门大户宅院的幽深,一个门户自成一个天地系统。
说到四合院,不得不说说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当中,处处可见宣扬儒家礼制文化的象征性表达。“礼”的精神就是秩序与和谐,其内核为宗法和等级制度。“礼”在古代是一种伦理政治,提倡的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的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皇帝的三宫六院,大路小径、花径甬道四通八达,山湾湖泊、亭廊楼阁横贯竖通,纵横交错的,是一个个令你惊叹称奇桃花源般的所在。其中神秘、浪漫、富贵、尊严,不说自明。
而民居一般是三开间,大户宅内纵向三进。也有官阶品级高的,如兵部侍郎之类,得皇帝特许,门屋达到五开间、宅内纵向五进的。这就是中国儒家等级制度在古代建筑文化上的体现。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古装电视剧里,很多仆役小子在有贵客来访后,跑过了一道门、又一道门,对内向主人通报的情景。
民居大户中的三进大门,前一进以庭院居多,谓之“前院”;第二进一般是一些附属建筑;而门户的主人,则住在最后那道大门里边,体现大户之家的门户尊贵与森严。大门里,分成东、南、西、北四方建筑。正房坐北朝南,是家中辈分最长的人的起居坐卧之室;东厢房为老人的子媳所住;西厢房为女儿的闺房。这是由中国文化中以东为贵决定的。同时,根据居住者的身份不同,房子位置也有高低。一般是北面的正房居最高,东面其次,西面再次,南面位置最低。
现代中式建筑的传承、融合与演变
如今的中式建筑,已经摒弃了传统中式建筑中属于封建糟粕的等级制度的约束,以及一些滞后的、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部分。而把一些诸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的社会秩序和人伦规范保存下来。
在甘肃为老人建设的一个中式住区颐养园内,树立着一块石碑:“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意思是说,一竹生儿成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家族,茂然森然,父慈子敬,兄弟相援,对外共进退,对内享天伦。长大成人各立家室而不分立门户,则筑家成院,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四合之院成,一家老幼围合而居,其乐融融。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去伪存真,反璞归真。
也有些别墅区,乃至多层花园洋房、高层、小高层住宅区,将中式院落与西方的空间布局精髓互为融合,在现代建筑中植入游廊、天井等中式元素,大面积地使用前庭后院等常见留白空间的设计,建筑与建筑之间围合而成优美的公共庭院。这是融入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筑设计元素,在中国传统“四合院”基础上的改进产品。用建筑高墙,强调了私密性和家庭核心单位的意义,使之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空间感,但建筑与建筑的连接仍然比照西式住宅紧密相连,内部空间流畅,舒适度很好。这样的建筑,吸取了中国传统“庭院建筑”和西式建筑的精髓,将两种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既体现了居住的美感,又贴合现代居住需求,让居住变得非常的舒适;既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又促使邻里之间的往来与交流,变得更加的寻常与方便。这样的建筑,较之“各立家室而不分立门户,筑家成院,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四合院,也许更适合现代普通家庭对独立性和私密性的一种重视与追求吧!
还有些高档住宅区,利用小区宽阔的空间,住宅间采用街巷式布局——这与中国传统民居的村落式布局有很高程度的相似。社区由街区交错而成,每个街区用独特的标志来区别。
中式园林:追寻师法自然与想象力的延伸
西式园林讲究的是“规则”,景观设计往往呈轴线式布局,建筑和园林都是中规中矩,平板单调,呈现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德国的小区,不论是建筑的线条还是园林设计,都呈现方正、严整的特点,小区呈规则的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其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虽然小区看上去气派、现代感十足,但总觉得缺了韵味和变化,少了凝神静思的空间,也少了生活的谐趣。
而中式园林则不同。中国传统园林向往自然山水之美,以天人合一为其理想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传统园林受到老庄道家学说及神仙学说的深刻影响,更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思想中,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也表达了“与天为一”的理想追求。中式园林中师法自然,向往神仙胜境的意匠,其形式表现为三。一是一水三山的人间仙境模式,一直被历代的皇家宫苑所沿用,并影响到宫苑以外的园林。二是以神话为题材的建筑和雕塑园林小品。如牛郎织女,珍禽异兽等等。最著名的该属“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在皇宫建筑当中的艺术体现。三是师法自然山水。就是以自然山水为模本,浓缩到一个园林建筑艺术当中。广东粤中清代四大名园之一梁园的群星草堂,原有奇石十二组。即是主人游历了长江三峡,见巫山十二峰云雨奇观之后的杰作,也是古代园林师法自然山水的一例。
如今的中式园林,因为都是打上“商品房”烙印的利益化产品,讲究的是投资回报率,不可能所有的中式建筑、中式园林都那么讲究。但是,中式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精髓不能丢,“向往自然、天人合一”的追求境界不能失。同时,现代的中式住宅小区,更应该在景观的自然变化之间植入符合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的社区配套,让休闲生活和园林环境融为一个天然的整体。
现代人对庭院的要求已经不再简单,怀旧不是符号,回归也不是对传统的拷贝。现代中式庭院建筑,首先应该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满足和契合;其次是一种对源于自然的、谐趣生活的回归和创新;最后,是对传统院落形成的亲密家庭伦理关系、社会关系、邻里关系的升华,是注重从完全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有序过渡,以满足业主不同层面的心理需要。
-全文完-
▷ 进入逝去时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