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的深秋,天气渐渐的寒冷起来,过冬的棉衣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军队——八路军的面前。身为团长的父亲多次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尽早解决棉衣的问题。可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个问题有时候比进行一场战斗还要困难。
终于有一天,上级开始解决棉衣的问题了。可是上级只能发给每人一些棉花和布匹,父亲拿到了他的一份:一斤棉花和几尺布料。说到布料,那可真叫人啼笑皆非,布料有三种颜色:灰色、蓝色和黑色。要想把这些布匹和棉花变成棉衣穿在身上,还得大家自己去想办法。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很多人拿着布料和棉花去找房东大娘或大嫂,很快就把棉衣做好了,但是马上就出现了问题。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下,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很苦,穿衣难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大娘和大嫂们在拿到了棉花和布料以后,就悄悄地拿出一些棉花和布料留给了自家的小孩子们做棉衣。这样,战士们的棉衣就打了折扣,不是衣服作的小了,就是棉花絮的少了,很多人不免背后有些怨言。
父亲明白,要想熬过寒冷的冬季,手中的这些东西不亚于无价之宝,他不想把这些宝贝白白的浪费了。可是,他不会做衣服,这可怎么办呢?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要是娘在,那该多好啊。可是亲娘远隔千山万水,帮不上心爱的儿子,这时的父亲真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跟我的祖母学习做衣服的本领。
父亲把衣料和棉花包好,放在马褡子里,闲暇的时候就拼命的回想当年我的祖母是怎样给他做棉衣的。倔强的父亲心想:“我就不信,我娘能做衣服,我就做不出来。”
这天遇上一个难得的空闲时间,父亲决定开始动手做棉衣了。他心里早就盘算好了,灰色布料做棉衣的面子,蓝色和黑色的布料做棉衣的里子。他找房东大娘借来做衣服的家什,开始忙活起来。
知道什么叫做赶鸭子上架吗?这会儿就叫赶鸭子上架。父亲那双从来没有摸过针线的手,叫他打枪可以、叫他在地图上做标记也可以,可是叫他做针线活,那就是不行。如果说在布料上画尺寸,还可以拿一件以前的旧衣服比量比量。可真要是拿起针线缝,那手就是不听话,针老往手指头上跑。再说往布料上画衣服尺寸也不是那样容易的,一个不小心不定那儿就尺寸不对了,结果又得重来,真叫父亲伤透脑筋的了。
父亲小心翼翼的反复比量着、认真的剪着、仔细的缝着、不断的思考着。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反复,手指不知被针扎了多少次。可是倔强的父亲咬着牙一直坚持下去,终于在下午吃饭之前缝好了棉衣。
说实话,要说这件棉衣做的,随便找一个女人来看,都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来。什么针脚有密有稀呀、棉花絮的有厚有薄呀、哪里缝的不平整呀、哪里缝出了褶子呀,等等等等。如果这是出自一个女人之手,那丢人可就丢大了。女工那么差,将来怎么找婆家?好在这是一个大老爷们的第一次针线活,一切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再说,穿上这件衣服是去打鬼子,又不是去当新姑老爷,也没那么多讲究。凑合着能穿就行了。再说,这件棉衣虽然不如我的祖母缝得那么好,但是也还说得过去,总算可以穿在身上御寒了。对一个第一次做衣服的人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父亲终于穿上了自己作的棉衣。他觉得,天底下再也没有比这件棉衣更好、更温暖的棉衣了。父亲就是穿着这件棉衣熬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天,第二年春天换季的时候,父亲小心翼翼地将棉衣包好,把它放在马褡子里面保存起来。
一九四四年的冬天,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军区被服厂已经可以给每个人发放做好的棉军服了。父亲领到了崭新合体的棉军服,这时有人对他说:“老王,你有了新衣服了,把你那件旧棉袄给我吧。”
父亲笑了笑,对那个人说:“你想要我这件旧棉袄吗?没门!”
王天立
2011.8.1.
-全文完-
▷ 进入布尔什维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