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看静观一词,很容易让人觉得能静静的去瞧某些东西或事物的人,肯定是有修养的智者,因为唯有他们才能稳坐不乱看什么,这样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此我便想起了三国刘备的‘三顾茅庐’。可能大家觉得这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其实不然,我所说的是当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一个只读圣贤书的闲人,竟能静观天下,给刘备侃侃谈出天下之局势?这是何等的胸怀大!其实孔明早在静观天下了,而孔明钓鱼,刘备上钩,刘备自然成了孔明施展才华的‘伯乐’了!所以静观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心态!
说完孔明的“静观天下”,我在说说曹操的“静观局势”。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便‘三十六计走为上’,而后不久便在袁绍的联盟下,以天子诏书为命,以斩杀国贼为由,直捣黄龙。董卓兵败如山倒,便烧毁宫殿,挟着天子连夜逃窜。当时曹操静观局势,做了一个一般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他放弃赤手可得的城池,向盟军借了三千骑士追想向董卓。最后才有了他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这不难看出曹操不仅老奸巨猾,还深谋远虑.
无论是古代军事家还是现代军事家,能在两军对战的情况下坐镇不乱、静观局势,则胜利的成功率大于失败!所以说静观是一种思想与时间的定格,是一种心态与情态的较量,是一种智者深层修养的一面!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礼记.乐记》
静,则如佛家所说“六根清净”,然静观何来清净?毕竟是用眼来静观的,那么六根清净与静观便是天壤之别。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去寺庙请教以为高僧便道:“大师,为什么人有那么多的欲望?”那大师双手合十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这个人带到后花园的一棵树下道:“如果你能在这静观一个月,便什么都明白了!”于是这个人每天都来这静观这棵树,只是每隔十天都有一位僧人前来修剪树枝,但是这人始终不明白大师的用意。就这样一个月过去可,哪位大师便姗姗的走来道:“年轻人,你可否看到了什么?”那人只是摇摇头。那大师语重心长的道:“人的欲望就像这颗树,如果你能时常去修剪你内心欲望的树枝,那么你的欲望还会满而为患吗?”这时那人恍然大悟!
其实人生就要多些静观,能静静的而去看些东西,就会多些豁然,多些明智,生活也会淡而有味了!
静观人生、静观未来、静观世界,我们的生活因为静观而懂得珍惜,懂得放下!
-全文完-
▷ 进入xiaoyong414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