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桥 调 (散文)
金 矿
也许我喜爱听淮剧唱段,大概就是因为从喜爱听“蓝桥调”开始。因为这“蓝桥调”本身就是我们白马湖畔南闸民歌中最优美的乡土小调之一,从我童年起就喜爱听母亲哼唱的戏文民歌“蓝桥调”,这种曲调旋律轻柔悠慢,音韵甜美,听后就像有一股清徐的泉水流淌进心田,给人一种很优美的享受。
淮剧艺术家们都公认这优美的“蓝桥调”是来自江淮农村的民间小调。之所以被称之为小调,也就是说它是民间音乐园地里很平常的小小调式,与大调、长调都有较大的区别,是一种标准的乡土音乐小草。它进入淮剧曲调大概也就是大几十年时间,由早先辅助曲调后逐步上升为主要曲调。因为一些欢快的淮剧折子戏中多调度这“蓝桥调”,这样可以使情节优美、唱腔优美、表演优美。比较突出的有“蓝桥会”、“千里送金娘”、“天女散花”、“花园数花”等,我曾被这优美的曲调唱腔沉醉过,反复听上好多遍,仍然还感到很有滋味。
至于为什么叫“蓝桥调”,我曾经刨根问底了一番,但也总有点说不清楚。不过在好多说法中每一种也都有点道理。从一些有封建传统观念的老者口中得知,说这种“蓝桥”就是民间传说的“奈何桥”,也就是人死了以后,魂灵就必须要从这座桥上走过,只是传说中一种虚拟的桥。还有一种说法,说之所以是“蓝桥”,这里面有一种旧时爱情悲剧的意味,一般的有情人生来没有团圆,只有在死后到蓝桥上会面。难怪有一出戏叫《魂断蓝桥》,是一个很古典的爱情悲剧故事。
家乡民间传统的乡土民歌“蓝桥调”歌词内容虽然表现多种,其主要内容多是“数花”,也叫“对花”。这大概是“蓝桥调”最早出彩的唱词。这种“蓝桥调”又多采用女声对唱形式,歌词句很朴实无华,多是反映现状,没有多少比兴地深奥。这种“数花”又多是高雅名贵的花,都是长在花园里的花,表现的是深居闺门小姐在丫鬟陪同下来到家庭的后花园,在一唱一答,有一种情感释放而又奔放的感觉。花园里的花多是牡丹、芍药、月季、玫瑰,在很轻松自由地演唱中,把这些名贵花卉的特点、形状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富贵小姐孤傲的自比吧。
在旧时的民间,虽然能够经常听到“蓝桥调”,但唱得精彩的人不多。主要是因为“蓝桥调”的旋律调式要比其它民间小调显得复杂,起落跌宕,演唱难度大,也就是说只有优秀民歌手才有资格唱好“蓝桥调”,那没有味的“蓝桥调”或者说表现不到位的“蓝桥调”是异常难听的。
不过一般能进入草台班子的旦角演员,都应该能唱好“蓝桥调”。这“蓝桥调”也是幕表戏中的打彩唱段,或者叫保留曲目。上世纪八十年代,幕表戏刚刚兴起,有些民营剧团到我们公社来演出。我做文化站长,他们要接受我管理,邀请我看戏,因为我喜爱听“蓝桥调”。到场就要听一段,只要我一到那里就向演员点唱“蓝桥调”,随叫随到,就是再苦的苦情戏,都可以随时进行调节,那花旦和彩旦就飘飘地上台转圈子,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鬟,轻歌曼舞好不恬然。在现在想来,当时是有点特殊化了。
这“蓝桥调”究竟属不属我们南闸民歌曲目,我也曾经在多方面进行探究。要从这些典雅的歌词看,看出许多地方有文人二度创作的斧凿痕迹,不像是植根在我们白马湖乡野,可能是舶来民歌。但从民歌进淮剧来说,又表明是我地的原作。那是一九五六年,淮剧的第一部电影戏曲片《蓝桥会》上映,比《女审》要早上银幕。《蓝桥会》中主要曲调就是“蓝桥调”,而主要演员就是淮剧著名的杨派代表人杨占魁。而淮剧杨家班的出道处又正在我们水乡南闸。我反复聆听了杨的“蓝桥调”唱段,里面还保持着我们白马湖畔水乡的乡野风味,还保持着当年早期乡土流行的原型口语。旋律简单,没有多少装饰音。尽管乐器伴奏把过门搞得很复杂,但毕竟唱段还表现出原生态。这大概也是杨派传人的演唱风格。如果是杨占魁的一种发明的话,那把“蓝桥调”说为南闸民歌也就不过分了。至于我后来聆听过淮剧名旦梁国英、黄素萍、何长秀等演唱的“蓝桥调”,那就更美了,成了淮剧女角出台的主要演唱曲目,用我们乡野的俗话说“那甜味儿直到人心里钻。”有一种醉人的刺激感。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博士单林老师几次来南闸听了好多首乡土民歌,他就很惊叹地断言说:南闸民歌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民歌种类。有及其土气的下里巴人,也有带洋味的阳春白雪。大概“蓝桥调”就属于阳春白雪的一种,它是一种乡土的高雅,是乡野的名贵小姐,是乡野的名贵花卉。我倒想音乐家们如果想对我们南闸民歌进行艺术包装的话,就可以选“蓝桥调”作为包装演出的主打曲目,让这乡野的名贵曲目登上音乐殿堂,既表现出一种乡野的原生态之美,也调度传统音乐那种大度的高尚美,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进行高度的结合和组合,那我们的南闸民歌在音乐园地里不是就更出彩了吗?
赐教处: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全文完-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