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向往洞庭湖,向往岳阳楼,向往君山,不只是因为我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有三四章内容涉及这处神奇的地方,而是因为,那积淀千年的文化底蕴,那“先忧后乐”的召唤。
机会总算来了,炎炎暑假,来自山西的一片枫叶飘然而至。她是我的好友华林的挚友,千里迢迢从山西赶来看他。在耒阳逗留几天,我们便借送她返程的机会,顺便去了岳阳。
踏上岳阳楼景区,远眺洞庭湖中的君山,不禁激动万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不由得不佩服刘禹锡的文笔,如此贴切形象,充满诗意。君山,顾名思义,君子之山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君临此地,留下俱多足迹。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人得感谢这些大诗人,让君山名声大噪。作为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君子因为有无数文人墨客的滋润,才有了灵气,有了福气,有了浩然之气。
然而,君山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它的蝉声。置身茂林修竹的山丘,处处都能听到蝉声。蝉声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免让人心头热乎,以为妙哉。一种久违的触动涌上心头。我想起了童年在乡下,在无月的夜晚,那种络绎不绝,于是终心有戚戚焉。呼吸君山特有的清润之气,细细听着如梦的蝉声,宛如一种回忆的打击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用凄婉的温柔慢慢覆盖心灵,任凭来时有多少豪情侠气,也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世上之事就是这般奇特,拥有时,并不觉得它可爱,亦并不珍惜,当它渐渐远去时,这才感到它的可亲、它的可贵、它的可爱。我来之前,一位岳阳的朋友说,君山没什么好看的,就是湖中一个小岛而已。我是半信半疑。待到亲临其境,看到这大小七十二峰,这五井四台,这三十六亭,这四十八庙,不由得不惊叹君山之奇,之小,之巧,之幽。我想,岳阳朋友觉得君山很平凡,恰恰是因为他生活的世界,从来没有失去过君山罢。倘若有朝一日,君山岛让浊流淹没了,不复存在了,他是不是也会觉得一种惋叹?
站在二妃墓前,听斑竹中的蝉声,居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不知道柳毅再世,会不会感叹,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可爱的蝉儿,你们在鸣叫什么呢?是在述说秦皇汉武的故事,还是在提醒人们,别忘了钟相、杨幺的壮举?在君山,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真想扎一间茅屋,泡君山银针,听幽幽蝉鸣,想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正的情韵,惟在于蝉声吧?孩提时代,我没少与这尤物打交道。从寻洞探蝉到筑巢观蜕,从搜树拾壳到持罩捕蝉,其中快乐,旁人恐难体味。
要问到君山最佳旅行时节,无疑是有蝉声的季节。蝉声佛佛,宛如一只亲切的手,轻轻拂着面颊,任你多么烦躁,不知不觉中,便会心气平和、怡然自得起来。蝉声是大自然灵秀纯美的精灵,多情婉约,最易触动人们的心底深处,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难怪蝉声寄托了文人墨客淡泊的心志、伤逝的心情。我想,蝉与禅应该是相通的,蝉声与寺庙的木鱼声,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可惜,如此动听的蝉声,竟然未能入瞿式耜的《和宋为溪十声韵》,这不能不为蝉鸣不平。
我带儿子去猴山看猴子,途中蝉声悠扬,此起彼伏,烘托出一种比寂静更幽远的意境。儿子突然问我,爸爸,蝉只能活二十天,为什么它们还这样快乐?我心头一震,是呀,蝉的寿命很短,最长的亦不会超过五周。可我却不得不佩服蝉儿,从不为生命的短暂而悲伤。相反,它每天只会尽情地歌唱,无需指挥,也不用乐谱,就能奏出鲜明的节奏感,倾吐不尽它们对夏的缠绵爱恋,直至生命的尽头。从这个意义上说,蝉是不是肩负着摧枯拉朽、震撼世界的使命呢?我们能不为之折心动容?
君山的对岸,是繁华的古城。城市的水泥丛林,是听不到蝉声的。城市的水泥丛林,塞满了噪音。我不知道,生活在没有蝉声的城市,而言,究竟是喜还是悲呢?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