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弟剑虎 (1)
一起长大的童年
项见闻
给母亲撰写纪念文集的这些日子里,远在河南郑州的五弟,经常发短信给我:“三哥,你写得真好!我每天都要到你的博客上来看看,读了真的好感动!母亲生前一点一滴的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昨天!”……
我知道这是五弟的真心话,我也明白这是五弟在鼓励着我。我自己心里清楚,并不是我的文章写的有多好,我只不过在写母亲的每一篇回忆里时,笔下都倾注了自己对母亲饱满的真情而已。而五弟之所以感觉好,是因为他也是在用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感情在读,才会产生如此般的共鸣。
但每次读到五弟鼓励的来信,我心里都会激动一阵子,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我想:我一定要在母亲的纪念文集中,再加上一篇五弟的记录,把五弟身上闪光的优良品质记叙下来,也像母亲的精神一样,传给后面的儿女们。可屡屡提起笔来,却又不知该从哪儿开始说起。
不是五弟身上优点太少,没有素材可写,相反是太多,让我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一时难以找出头绪来。几十年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一起长大的苦涩而又快乐的童年,在外打工相依为命的经历,同甘共苦的创业日子……无数风风雨雨走过来的记忆,如同钱塘江奔涌的潮水,在脑海中回旋翻滚,令我思绪万千,心中久久的难以平静下来。
五弟是我们五兄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小时候,我们弟兄姊妹都还在父母身边时,我们都喊他名为“虎子”。五弟成家有子女后,我已习惯跟着孩子们喊叫他“五爷”了。作为哥哥,我喊他“五爷”而不再直呼乳名,其实是我心中对他的一种尊重,因为五弟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五弟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的汴河镇项河村,那是我还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一个晚霞明丽的傍晚,我正在家门口玩得起劲,母亲房中忽然传来一阵清脆嘹亮的婴儿啼哭,让童年懵懂的我,第一次开始了人生的记忆,并且至今记忆得如此的清晰。
一九八零年秋,项河淹大水,父母又从项河搬回原来居住的柳关。这时我还不到九岁,五弟才三、四岁的样子。由于没钱建房,父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下洪湖打渔凑钱,家中只留下姐姐宝娇、我、四弟建武和五弟四人,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
所谓的“家”,其实是用搬迁回来的旧砖,叠码起来,上面横放几根檩子,盖上瓦,里面刚好放两张床,再在外面用砖码个小凹哇,算是厨房,灶是铁桶剪开的那种简易型。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像过家家似的,不过那时我们都还太小,也没感觉到怎么的不好。
大水还没退去,刚上三年级的我,便被迫辍学了,好在四弟五弟那会还没上学。每天我们都要去周围的树林里,捡回枯树枝作柴禾烧饭。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印象中的这个冬天,是我一生中最寒冷的冬天,令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在白皑皑的寒霜里,我们三弟兄都没有鞋穿,清晨去捡树枝时,赤脚踩在如雪的寒霜中,冻得直打哆嗦。我至今清楚的记得,当时是实在扛不住寒冷了,我把大爹的女儿娇林姐的一双毛线手套偷偷藏起来,想给两个年幼的弟弟御御寒,最后硬是被娇林姐软硬胁迫地乖乖交给了她。许多年后,心里想起这事来都很怨她。一双毛线手套,在她手里不用两天就编织成了,可当时对于我们三兄弟而言,索去的手套,比寒霜更令我们心中寒冷。
一年后,父母回来做好了房子,我们三兄弟都上学了。农村这时已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了户。母亲为了保障家中日益增长的开支,在房前屋后全部栽上了桑树养蚕。可惜房前屋后太过的狭窄,除了陡坡边能栽树外,其它地方既不能种芝麻,也不能点黄豆,让一生勤劳聪慧的母亲好生神伤。可勤劳的母亲从来是不会闲着的,她打听到街上有人收购“草包”(一种用稻草编织起来的袋子,用于江汉平原地区每年梅雨季节的防汛装土),马上千方百计地凑齐工具,发动我们全家齐参与。
宝娇姐负责打包,二哥建国编包,父亲捆扎,母亲剪切,我们三人则负责搓草绳子。从此,每天放学后,搓草绳,成了我们三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父亲会时不时的来检查谁偷懒了,一但发觉,轻则挨骂,重则罚晚上不许吃饭。为此,我们三人没少挨骂,但饭照吃不误,因为父亲是个表面严厉而内心慈爱的人。任务虽然压力很大,但毕竟童心难泯,发现父母或上面几个大的哥姐不在时,我们马上丢了绳子,拿出早已藏好的棍子来开始打仗。
我那会还在读三年级时,便已把大哥见清的房间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偷偷的拿出读完了。我那时的记忆力特别的好,每天夜晚看完过的整个章节,第二天竟然能连标点符号都能背出来。由此始信古人所说的“过目不忘”是真的,我那时只是比《三国演义》中的杨松“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少了一目十行的本领。
在与四弟,五弟漫长而又枯燥的搓绳子的日子里,我便将书中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分享给他们俩听。他们两人听着听着便上了瘾,常常就这样忘记了搓绳子的枯燥与劳累。时间一长,我们干脆扮演起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扮猛张飞,一个学马超,口里还一边模仿着马蹄的奔跑的声音“嘚嘚嘚!”,一边手里挺着“枪”,嚷嚷着要上前大战三百的回合,好不开心!
童年里,搓绳子与打仗,成为我与五弟小时候苦涩的,却是最为快乐的童年生活中最为美好的回忆。
-全文完-
▷ 进入项见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