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贵的凭什么?香艳一万期

发表于-2011年07月16日 中午1:36评论-9条

现如今的猪肉很贵,贵的与我三十六年前的童年记忆一模一样儿。

小时候我住在外公家,那时实行的是“供给制”,什么都要凭票购买,猪肉也是如此。我在外公家没户口,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猪肉票”,供应的猪肉买不了,而“自由市场”上的猪肉又买不起。记得那时外公的工资是七十五元,在当时算是高的了,我们一家四口,外公、外婆、舅舅和我,但还是吃不起猪肉。

凭票供应的猪肉六角五分钱一斤,吃得起,但量太少,每人每月半斤,还没有我的份儿;市场上的肉有的是,但太贵,要三元五角一斤,外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买二十多斤的肉。于是红卫兵出身的舅舅选择了到北京去“背肉”。因为听背回肉来的人说,北京的猪肉便宜,卖的是供应价六角五一斤,但不限量,随便买,就算搭上往返路费也比在这儿买便宜许多。就这样,舅舅走上了“北京背肉”之路,就像现如今人们都到美国购物一样儿,义无反顾。

谁都知道猪肉好吃,但它好吃也是物质,是物质就有价格,据说物价不单纯是物价,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一种路径是选择政府主导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策略,税负的增加无可避免,另一种路径则是通过减税的方式藏富于民,同时走上降低物价刺激内需的发展道路。

刚才我看到一条在互联网上疯狂流传的微博:中国,工资五千元人民币,吃次肯德基三十元人民币,下馆子最少一百元人民币,买条牛仔裤四百元人民币,买辆车最少三万元人民币 —— 夏利;美国,工资五千美元,吃次肯德基四美元,下馆子四十美元,买条牛仔裤二十美元,买辆车最多三万美元—宝马。 顺便说下,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大致是六元四角左右的人民币对一美元。

据说在今年六月下旬,一位中国留学生结束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特意穿着崭新的行头回国 —— 九点九美元的鞋,三十九点九美元的牛仔裤,三十美元的t恤衫。他回国后发现,同样儿是这些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分别是四百九十九元人民币、七百九十九元人民币和七百八十九元人民币。“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了!”这位归国留学生感叹道。

这位留学生还清楚地记得出国前曾和朋友在一家餐厅吃了一顿烤肉,点了三个菜,一共一百二十元。回国后还是在同一家店,同样儿是点了三个与上次相同的菜,结果价格却变成了二百四十元,而且“盘里的肉还少了”。

还有一位著名的财经评论员也与这位留学生有同感。而且这位评论员最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 —— 托人从海外买东西。最新的成果是一台在国外折合人民币两万四千元人民币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这台相机的价格是四万元人民币。

尽管这位评论员经常在国内各大电视台评点财经大事,但事实上在去年的美国之旅以前,他从没想过中国的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动身前,一个因生意原因多次往返中美之间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什么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对此,他还半信半疑,毕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三十四倍!”但很快,这位评论员就受了“第一次刺激”。在洛杉矶一家中餐馆里,他们四个人点了分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有四十九美元,比国内便宜得多!

当时,这位评论员还以为是餐馆老板算错账了,特意又问了一遍,结果朋友笑他说:“这有啥奇怪的,你要是去商场,就更觉得离谱了。”这句话让这位偏爱实证调研的评论员决定改变行程,他推掉所有游山玩水的安排,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对比的结果让这位评论员大吃一惊:国内一套三万元人民币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五百美元就可以搞定;国内标价四万六千元人民币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四千美元;一台国内五十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宝马车这儿标价只有两万一千美元。

若是换一种比较方式,差距或许更加显眼:一杯咖啡只要两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十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同样儿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四十五倍和十二倍左右。

在美国的商场里,最人满为患的地方往往是卖名贵箱子的地方。这位评论员说,在名贵箱包柜台前,几乎每个外国服务员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国内售价为一千五百元人民币左右的箱子通常标价七十多美元。“我前面的一个大哥一口气买了十二个箱子。”便宜啊!

让这位评论员惊诧还不止于此,因为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过于便宜”—— 仅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 —— 他还一度被其夫人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更为夸张的情景出现在路易威登这样儿的奢侈品店,他记得朋友给他讲了一个亲眼所见的笑话,因为路易威登箱包这样儿的奢侈品在美国可以便宜三成左右,往往遭到中国顾客的疯抢,一名中国客人曾指着店里的三款路易威登包说:“这个、这个和这个,我不要,其他的,都包起来!”通过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走访,这位评论员得出结论: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常常比国内便宜百分之五十以上。

事实上,在这个对价格格外敏感的年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我最近看到这样儿一组美国物价数字:在美国的华人超市,海蟹一打十二只任你挑,价格从五点九九美元到十二点九九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零点九九美元一磅也就是零点四五公斤;泰国米五十磅装的十八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零点五美元;西红柿一美元一磅;葡萄零点九九元一磅;六瓶百威啤酒七美元;五个橙子一美元。在美国,即使算上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 —— 月薪两千美金 —— 足够养活一家三口人。有趣儿的是,在对此现象困惑不已的群体当中,还不乏经济学家。

在美国,不光这些小零碎比国内便宜,即便是房子也是如此。在美国的二线城市,两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四十万美元左右,这二百平方米指的是使用面积,绝没有什么公摊,这还不包括附赠的前后院。换句话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放在中国其实就是别墅,而且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一套自己永久产权的房子。这绝对是事实!据国际不动产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不需要太长时间,迈阿密需要四年;纽约需要五年零七个月;洛杉矶需要五年零九个月。

而在中国,面对一些一线主要城市每平方米超过四万元的房价,按照现在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即使去买位置不好的每平方米两万元的商品房,一个中产阶级也要奋斗到六十岁才能拥有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产。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不想回国工作,他们绝对不是因为不爱国,而他们是怕三十多岁读成回来后买不起房和车,无法体面生活,从而失去做人的尊严。

有这样儿一组数据我在这儿不能不提,自一九九0年到二000年,美国几乎实现“零通胀”,自二000年至二0一0年,其消费者物价指数 ——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 一直在百分之二上下浮动,换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个人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低通胀”也始终相伴左右,其物价之稳定从一个细节就可见一斑:自美元诞生百余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始终在市场上流通。

还有一组数据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一九八八年、一九九四年、二00七年和二0一0年至今的四轮通胀,通胀高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涨幅分别为百分之十八、百分之二十一点九、百分之八点一和当前的百分之六点五,这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

应该说,就相对于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就算是在绝对价格上,也局部出现了“中贵美贱”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物价竟然会比发达的美国还贵呢?有人解释说情况是这样的,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急速膨胀,致使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百分之二十多,从而导致同样的商品在中国所对应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在美国所对应的货币量。同时,在常年实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战略下,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在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从而再次增加了货币流通量,推动物价上涨。

但是,就算有这样儿立足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的“主流声音”,疑问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不仅中国制造的产品远比国内售价便宜,即使是美国制造,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比如在美国加州一个机场商店购买的“美制风衣”,价格不到北京赛特商场里同款风衣的五分之二。同样儿的成本,同样儿的产品,如果产自中国国内,即使算上“出口退税”的部分,也不该出现高于国外市场两倍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产品来自国外,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即使是制裁性关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超过一倍的价差。这完全不符合基本的国际贸易规律,价格差有点儿过分了。

谁都知道,商品在出厂之前是没有区别的,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之后。国内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藏在商品里由消费者买单的额外交易成本。而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税负!

据社科院统计,自一九九四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每年都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而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剩下不足百分之三十的税收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国制造,只要流入中国就将背负上这些处于流转环节的间接税。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二00六年数据计算,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一千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响不论,那么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七百元、美国一百六十八元、日本一百八十六元、欧盟四五国三百元。其中,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四点一七倍,是日本的三点七六倍,是欧盟十五国的二点三三倍。而且,相比于美国的商品价格往往会标明价外税,中国的商品实行价内税的方式,换言之,消费者只能看得到最终价格,却看不到价格中有多少隐身却逃不掉的间接税。

这样儿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目前中国商场里出售的一百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十四点五三元的增值税,二十五点六四元的消费税以及四点零二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百分之四十四点一九,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地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又比如,一块在内地售价为两千七百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将包含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三百二十九元,百分之三十的消费税六百二十三元,百分之十一的关税二百六十七元。显然,政府税收对国外制造最终价格的贡献也将近六成。或许,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成了物价上涨的推手之一!若是顺着这个逻辑推演,就知道这种价格的高企是如何转嫁给消费者的了。

话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在国内居高不下的物价成本我们不能不轰一下,那就是“物流成本”。一个中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不需要承担远渡重洋的交通成本,却要在国内一路承担重重收费甚至罚款。一个统计数字显示,一千克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一元五角,而从上海运到贵州却需要六元,甚至是八元!

旅程还没有结束。商品进入超市、商场后还要面临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以及无孔不入的暗箱操作费用。总之见者有份,然后转嫁给消费者。

对于千夫所指的高物价,有钱人是不敏感的,他们就像飞在天上的赵本山所说的那样儿,不差钱!而真正利益受损的还是最广大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在高物价的压迫下都成了罗锅,而且还永远是“罗锅上山” —— 钱紧!市场上那些琳琅满目、被郭美美们用来炫富的商品都是他们创造和生产出来的,可是他们却吃不起用不起,这,公平吗?!

这些吃不起若是像我童年那样儿吃不起猪肉也就罢了,可除了猪肉,别的,他们就吃得起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香艳一万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文章用一系列的数字对比做依据,深刻的剖析物价暴涨的深层次原因,详尽和严谨,一丝不苟。很赞同作者的观点,物价的暴涨暴跌跟政府的财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绝不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言,把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和不法商贩。税收的二次分配的不公平,更加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一方面是消费拉动不起来,老百姓没钱,一方面先富起来的更富,浪费着巨大的资源。问候作者。

文章评论共[9]个
尘世祥人-评论

很有说服力的文章,能作出如此深刻分析的论文,绝非等闲之辈。建议发政府网,直接让最高决策者看看!(:050)at:2011年07月16日 晚上7:46

香艳一万期-回复呵呵,谢谢朋友的赏光莅临与鼓励!谢谢!遥祝朋友夏安! at:2011年07月21日 中午2:14

边啸-评论

香艳的,贵在一万的……这又是第几期呀!at:2011年07月17日 早上9:51

香艳一万期-回复呵呵,我希望是一万期。 at:2011年07月21日 中午2:15

龙萍儿-评论

数据详实,论述严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让国人反思和思考,让人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关乎百姓和政府问题的好文章,欣赏了,问好香艳。at:2011年07月17日 上午10:34

香艳一万期-回复龙萍儿又鼓励我了,咱脸红不忘说谢谢,谢谢!此刻,我的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在烟雨蒙蒙中,我问候朋友!遥寄几许夏雨的清凉给朋友! at:2011年07月21日 中午2:19

帘外落花-评论

税收是肯定不会降的,从上而下的吃喝,形象支出,如果深入接触到党政部门的开销一切都明白了。at:2011年07月17日 中午12:10

香艳一万期-回复朋友说的深刻!一语中的,在下学习了!问候朋友!遥祝夏安!愿朋友一切都那么美好! at:2011年07月21日 中午2:22

香艳一万期-评论

谢谢静静的一叶小舟的精彩评点,谢谢!问候朋友!遥祝编安!at:2011年07月21日 中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