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名人教子说开去feihua1234

发表于-2011年07月15日 上午10:09评论-3条

前不久,我读了几则名人教子的故事,今与各位读者分享,望能够从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裨益:

其一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教导毛岸英清扫厕所的故事。1937年,毛泽东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有一天清晨,漫天飞雪过后,当警卫班正准备去清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积雪早就被人打扫干净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一时都猜不出来。忽然,厕所里传出了熟悉的湖南口音:“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一位小战士悄悄地探进去,惊讶叫出声来:“是毛委员与岸英在里面。”原来,毛泽东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儿子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班的战士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有间断过的时候。

其二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徐向前的母亲要求孩子们捡拾粪便。徐向前很小就要与哥哥们一起参加劳动,尤其是长到七八岁以后,母亲就要求他与哥哥早起必须拾一箩筐粪回家。孩子们都是在离家有一里多远的一条车马人行大道上拾粪,谁起来得早就能够多捡拾一些,谁起来得晚可能就要空着箩筐回去。徐向前有时起来得早,不等哥哥醒来,就背上箩筐走了。北方冬天的五更时分是最冷的,人们管它叫“鬼龇牙的时辰”。有时候徐向前拾粪回来,手冻僵了,脚也冻麻木了。母亲心疼地帮他脱鞋,让他上热炕暖和,还用手来温暖他冻得发紫的小手,可是从来就不说不让孩子去拾粪的话。徐向前成年后才逐渐地体会到,母亲这样做,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这对于孩子顽强意志的磨砺,坚强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三是著名作家老舍对儿女的“生命教育”。老舍先生十分注意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并有一套独特的见解。他要求子女们不要有虚荣心,要诚实律己、自强不息、自理自立。他在家书里说:“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还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污不可,特别不必门门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该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浪漫,天真是最可贵的;四是虚荣心绝对不可有。老舍得这几条章程,似乎同许多父母不一样。他认为:“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他给予孩子的是生命的教育。

终上所述,一些当代名人教育儿子从小就要养成严于律己,坚定信念,不怕吃苦,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这对于孩子公共道德修养的逐渐形成是一个最直接的因素。

从古到今,中国人历来就重视道德修养。古人云:“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就是讲读书人要以高尚品德为行动准则,以真理和正义为根本宗旨。而违背了德行,就会产生积怨,颠倒了正义,就会导致天下的祸乱。我国著名的儒家学派的继承者,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教育人民要站在正义或道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与帮助;违背道义,必将陷于孤立的地位。

从传统启蒙读物的《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编著的宗旨来看,无一不是教导孩子恪守“孝道”,重视“礼教”;无一不是教导孩子处世为人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无一不是教导孩子勤学上进,虚怀若谷;无一不是教导孩子志存高远,精忠报国!这些都对于古代孩子们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不无裨益!

新中国成立以后,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关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先后几次根据国情的需求做了适当调整。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和民主法制教育。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有的放矢,针对中小学德育目标提出了具有继承性的明确要求,反映了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要求的科学发展性,从而证实了我国政府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也就是说,德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目标。

我们耳闻目睹了人民军队在抗震救灾中冲锋陷阵、勇于争先,自不必说,广大党员干部率领人民群众在地震中所表现出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的高尚情操,尤其是灾后又积极投身在家园的基础建设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扶贫济困,和衷共济成为了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死难者若是在九泉之下,有所知晓,必将深感慰藉。

近年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了,房子越建越高,小区越来越美,私家车越来越多,然而,中国人的公德意识却越来越令人痛心不已!

小贩们卖菜占了道,还强词夺理;楼道里违规堆放,高空抛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小区居民通行困难,怨声载道;卡拉ok厅里的音响直到深夜还是震耳欲聋,使得学生无法睡眠;办公室里有长明灯,集体宿舍里有长流水。

君不见城市下水道的天井盖,屡屡被人偷盗,主管部门失修,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挂得醒目,可是,实际施工时建筑垃圾却是乱扔乱放,半夜三更仍然是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曾记得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个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先生在论及中国人的气质时,严厉地批评了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这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寻求民族救亡解放的中国志士仁人的一个共同话题。梁启超曾在《新民说》里论述“公德”,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公德,从而建立一种“固无群、善吾群、进吾群”的新道德。一代领袖孙中山先生就对中国人群里的“窝里斗”、不团结,自私自利,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民族大义而痛心疾首,他形象地比喻这种缺乏公德意识的国民是一盘散沙!中国共[chan*]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先生曾经愤慨万分:“中国人民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一堆蠢物,人人怀着狭隘的个人利己主义,完全没有公共心。”革命先驱者为了使中国人觉醒,言语激切,义愤填膺,虽然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而言语偏激,但是,确实是一语中的,有的放矢,击中了民族精神的要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至今日,我们是否需要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的同时,是否更需要加强孩子们心灵美的熏陶,社会公德意识的修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何音推荐: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文字老道,功力不俗,分析深刻,客观中正,以理服众,把教育的重要性展望地十分清晰,值得一读!

文章评论共[3]个
何音-评论

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再自家孩子的教育上,都是一样的,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品学兼优。at:2011年07月15日 上午10:51

feihua1234-回复何编辑:文中有一点小错误,“一位小悄悄地战士探进去”改为:“一位小战士悄悄地探进去”;还有“我们是否需要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实践与往能力“得”同时”,请将“得”字改为“的”,谢谢!! at:2011年07月15日 上午11:42

尘世祥人-评论

中肯的分析,有道理!(:002)(:012)at:2011年07月16日 晚上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