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辕门口
辕门口在昭通最高处。辕门,已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随风而逝,但辕门口这个名字却是永久地留下来了。
四年前,我首次到昭通的时候,辕门口与堂皇无关、与繁华无关。与四年前的辕门口甚至比四年前更久的辕门口有关的是香料、海椒和花椒,是盐巴、味精和豆油,是一条条干鱼和八角回,是茶馆、木瓜凉水摊。
但更久以前,辕门口却是昭通的中心了。昭通的许多街街巷巷都是从这里生发出去的,往东是云兴街,往北是北正街,往南是怀远街,往西是陡街。
不仅如此,辕门口还是文革当年播出声讨檄文的地方;是播放“抬头望见北斗星”的地方;也是文革当年文争武斗的竞技场,还是悼念周总理,出周总理纪念诗铁塔诗抄的地方。也还是后来后来有线电视的发射心脏,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就从这里演绎出去。
细一看,辕门口在城中地势最高,风水最好;只有在这里才有站得稳坐得住的感觉,才会有气势磅礴的感觉。如今重修的衙署建好了,衙署建在这里真是威睨四方。
再一次走到辕门口,城市的翻新已经完善。牌坊建好了,喷水池建好了,英雄纪念碑建好了,过街楼建好了,城楼也建好了。
红漆朱颜,院亭道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一座城市的兴建,必然失掉一定的文化。但这座城市的翻新即满足了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也还保留了以往的四合院,保留了以往的红漆朱颜。
2、挑水巷
辕门口是昭通的心脏,挑水巷就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挑水巷是一根血管,把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输送给顺城街,输送给昭通市的每一个子民。
挑水巷。因有水井,以挑水而名。
挑水巷。如今,也找不到水井;找不到挑水的人群;或者更是已经看不到挑水的一根扁担或一挑木桶。
四年前,第一次听老师讲到的挑水巷,四年前第一次走过的挑水巷。走过挑水巷便觉得自己是幸福之人,但对住在挑水巷的人更是心生羡慕。
挑水巷。青石铺成,青石在岁月的打磨下,显得十分光滑。两旁青灰色的老瓦房,宽约三四米。老瓦房里摆满商铺,铺上大大小小的铁器罗列有序;旁边要么坐个健壮的汉子,要么坐个苗条的姑娘,边看铺子便绣花。
挑水巷。还会有个五十来岁的老汉,随便找个地点,支起一张桌子,摆上一本字典和一本有关法律的书。整完这些,他就会坐在摊位前,坐在金黄金黄的阳光下,一次又一次地将那烟头发黑的烟头塞入嘴里,为从各地赶来的客人写信或者伸张正义。
太阳天走在挑水巷,你不会太热,火辣辣的太阳总是被两旁的屋檐遮住,只留下一条不宽不窄的金黄带子,在窄窄的巷子里弯来拐去舒展不开。
雨天走在这里,你不用担心会被雨水打湿,你尽可以走在长长的屋檐底下;你要担心的是,你的的感情也会变得柔软起来,你的整个人都会变得温和起来。雨小的时候,你尽可以享受江南一般的烟雨,雨大的时候你尽可以观看玉落珠帘。
挑水巷时而还会有卖古玩的小摊铺,如果你经常从这里走,真会淘到令你十分惊奇的宝贝。
仅此这些,挑水巷不美。如果你走过,你就会发现它却是有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
3、下排街
下排街不长,只有300来米,不直,中间要拐一大个弯子,南接北顺城,北通北环路。宽四米左右,不宜车行。
下排街多为土坯瓦房,里面摆满香火蜡烛之类的商品。下排街,居民多信佛。有一算命者,常带一小凳,靠树而坐。
平日。下排街,清幽至静,益于修身养性,适于清修拜佛。
中段有一静心禅院。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不断、佛声不断。
静心禅院。建于上世纪30左右,为远赴缅甸的高僧回国经此而建。院内住有一僧,为河北人。年轻时来昭通,以种菜为生,从未离开。
下排街西有清官亭,亭居水中,色泽清冽。亭下池水清澈,有莲藕,游鱼可见。时有乐瑟鼓吹之声,婉转入耳。
禅院与水亭,东西相对。
钟声可以入水,鼓瑟之声亦可入院。
一僧一官,心静阐明。
-全文完-
▷ 进入城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